1960年5月。
3班哨所换防,到了42公里外的生产点。
苏木隶属54军30师。
该师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分散在四川境内分散执行生产任务。
整师有几十个大生产点,开采出来的以班为单位的小生产点更是不计其数。
3班之前的驻地是58年西藏那边剿匪后为以防万一设定的哨岗点。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也几乎成了悬浮在山上的半个生产点了。
虽然对于粮食作物生产没有起到什么帮助,可也在物资缩减的情况下,自给自足了小半年。
全员得到了嘉奖。
苏木在这个月,申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换防后苏木依旧负责3班‘小灶’的工作,甚至因为工作内容而不得不跟连队的炊事班打成一片。
他可不是真的炊事班战士啊。
弄得跟特别爱好厨艺似的。
1960年年底。
苏木被曾师长特别传召,陪同他去福建出差开会。
顺便跟苏川柏在福建军区父子重逢,一起过了个年。
也难怪增师长时隔一年多终于想起苏木这个小家伙来了。
敢情是为了这茬儿。
新兵入伍前两年是没有探亲假的。
而且最近的时局不是很稳,老兵探亲回去的也不多。
苏木有这样的渠道,得以跟亲人相聚过年,也算是增师长有心了。
趁着过年的几天假,苏木也搜刮了不少的南方特产。
补充一下外婆的空间。
现在苏木的金手指空间里各类物资充盈。
如果不是有门洞空间在,早就货满为患了。
1961年苏木又经过一次换防,这次就又回到了山上。
每天清晨跑步拉练,从山顶看过去,能看到西藏部分风格迥异的建筑在阳光下仿佛散发着佛光。
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藏传佛教历经风雨却久盛不衰。
苏木对自己的要求严苛了许多。
也通过食物的诱惑怂恿整个3班战友们跟着一起锻炼。
有些大事件虽然苏木不清楚具体时间,但风雨欲来的感觉还是被他清晰敏锐的把握住了。
有着上一世初中近代史的铺垫,再加上如今身临其境的氛围感触。
苏木觉得即便这里是平行时空,有些该爆发的事情还是会如期而至。
1961年的大年三十,是3班十名战士集体在山上度过的。
苏木是唯一的大厨,掌勺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有饺子,有糍粑,有糯米糕。
过了年,谢班长就要退伍了。
家中老娘年岁大了,谢班长不得已要脱下军装回去尽孝。
所以年夜饭又热闹又带着一丝悲凉。
两年的朝夕相处,有着共同的理念和抱负,分别之际心情肯定不太好。
苏木的心情就很复杂。
说不上谢班长是运气好,还是不好。
退伍申请的审批流程不慢,但交接和提拔班副刘超成为新班长,选拔苏木当副班长的程序却有些长。
或许是大家也想以这样的方式跟谢班长再多呆一阵子吧。
这个年代的交通不发达,通讯也很困难,只凭借书信来往。
有可能自此一别就是终生再难相见。
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多月。
来到了谢班长正式退伍的日子。
一大早,谢班长独自在宿舍里整理行囊。
3班其他人都在外面等着。
送老班长返乡。
门口出现了谢班长的身影。
第一个看到他肩膀光秃秃的样子。
大家还有些不太适应。
远处跑来了两个战士,是连部的小战士。
传来了最新命令。
战争,要开始了。
苏木要真正的赶赴战场一线,去沐浴血与火的拼杀。
这一刻,忐忑是有的,但热血上涌,战士吃粮拿饷保家卫国是本分。
何况,这不就是入伍后一直被灌输式和坚持的理念嘛。
有了施展的舞台。
苏木又是振奋的。
谢班长也听到了传讯。
整军待发,奔赴前线。
谢班长一丝迟疑也没有。
果断的转身。
换上了刚刚脱下来的军装。
没有国哪有家。
练兵千日,正值用人之时,身为一名班长,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
岂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逃兵,是最可耻的。
谢班长依旧是班长,刘超还是班副。
卡车上,整个3班都其乐融融。
苏木也终于跨过了川藏边界线,进入了他日日瞭望的藏地。
打阿三,难道还比吃咖喱困难吗?
苏木不信。
3班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