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雍和宫那边的晓市开市。
苏木小赚三位数,出手了两袋子棒子面。
随着缺粮风波愈演愈烈,买白面儿的客户明显少了。
还好苏木早已有了三个稳定输出的固定客源。
贾东旭、那老和老金。
利润还是能够保证住的。
只不过贾东旭情况有点特殊。
最近几次交易,明显感觉到他更谨慎了。
不是怀疑苏木的身份,而是对于花销谨慎了。
所有的瞻前顾后,都是因为穷。
所有的犹豫不决,都是因为怂。
贾东旭一反常态,只能说明他底气没那么足了。
或许是家底出多进少,有点触及底线了。
也或者是今年风传的自然干旱让他对缺粮情况不看好,已经开始打上持久战准备了。
下周三,贾东旭第一次希望买100斤棒子面。
数量对于苏木而言并不多,但不是白面儿了。
棒子面儿。
如果真如他所预料的那般,苏木就也要有新的考虑了。
商人不是慈善家。
如果贾家购买欲下降,苏木自然会考虑‘抛弃’他。
今天晓市收获不菲,除了钱多了一沓外,还有一堆票据,其中有一张燕牌缝纫机的票,让苏木很欣喜。
这可是抢手货。
家中有一台缝纫机,不仅婚嫁有牌面儿,还能方便在家打零工。
秦淮茹家里有台缝纫机,利用空闲时间补个衣裳弄个窗帘啥的,每个月也没少补贴家用。
昨个儿嫂子还说起过,她有个同事的弟弟要结婚,到处淘换缝纫机票呢。
这不就巧了嘛。
别看供销社上班的人被人们羡慕,可东西再多那也是公家的。
个人要买东西,特别是这种大件,也是必须要票。
一票能难死半城的人。
特别是这个时期,如果没有票,就只能通过购买高价产品的渠道去购买。
别提多让人心疼了。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苏木打算把这张缝纫机票,平价出给李晓兰的同事。
回到家。
东厢房的厨屋已经炊烟袅袅了。
整个四合院的各家各户都点起了煤球炉子。
嗯,苏家用的是最新潮的蜂窝煤炉子,不用隔三差五抹堂泥,也不用担心点火难的问题。
整四合院独一份。
“嫂子,今儿遇到一张缝纫机票,我给兑过来了。”
“花了多少钱啊,回头我让小王还给你。”
“嫂子你看着要吧。”
苏木去西屋逛了一圈。
这个屋里没住人,堆放了些杂物和箱子。
原本是打算给苏木住的。
结果耳房整的那么板正,也就把这里闲下来了。
“我怎么看着要,小弟,你给我说个数,现在票不好弄,估计多要点也成。”
“伱让小弟怎么给价呀,这事儿还得你先打听打听,问清楚了价格再给你同事去说,能给她解决问题就是情分,没必要再多点少点的……”
苏迎军是知道苏木是怎么兑换变现的。
虽然过了这么久,可每次想起来,他都有些震撼。
苏迎军表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实际上对自己小弟的这种经商天赋是很震惊的。
要不是他和苏川柏都认为当兵是最佳道路的话,真可能因为这件事,而让苏木继续去读书,最后去商务部当干部去。
不过去部队也挺好。
对于整天打打杀杀的大头兵而言,苏木这种‘人才’,绝对是后勤一宝。
也就是生不逢时。
苏迎军甚至觉得,如果苏木早生十八年,被自家岳父瞄上的话,现在怎么也得是个军区参谋长了。
妥妥的能住将军楼的级别。
不会比赵叔叔差哪儿去。
苏木不知道自家大哥和老爹的想法,稀里糊涂错过了一个去商务部当值的好机会。
“行吧,回头我打听打听。”
李晓兰不是不知道小弟的操作方式,当家的不说,她还不会在枕头边追着问嘛。
只是一时间没想起来而已。
吃了饭。
三人一起出门。
大哥大嫂去上班。
苏木则骑着板车直奔东城区图书馆。
昨天知道冉秋叶今天上午会去图书馆看书学习。
苏木也随口就跟她约了一起。
男人的话,一口唾沫一口钉,含泪也要去一趟。
早走就是了。
来到图书馆院门口。
大门未开,小门只能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进入。
苏木刚停下车,后肩膀就被人拍了一下。
回过头。
看到了笑吟吟的冉秋叶。
“早啊。”
冉秋叶当先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