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 第106章 饭香和肉香

第106章 饭香和肉香

惯性了。
    整个四合院不太受影响的,也就苏家两兄弟。
    在他们这群工厂工人家庭看来,苏迎军和苏木之所以不缺物资,纯粹是因为部队大院的供给。
    在他们的认知里,部队大院本就是个小社会,里面啥都有,缺了老百姓紧衣缩食,也不能缺了部队。
    如果他们都饿肚子,还指望谁保家卫国呢。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一线队伍的士兵饭食都是保证住的。
    可文职和领导们,却比老百姓还要早一个多月,就已经开始自动消减供给,勒紧裤腰带了。
    苏家吃喝不愁,硬菜原料来自苏木的上蹿下跳;
    佐料和副食,则是供销社上班的李晓兰当主力。
    最后苏迎军市局干部身份坐镇震慑。
    各有所长,搭配完美和谐。
    造成了如今这种被人羡慕却又无法言语挤兑的境况。
    易中海默不作声的上了穿堂台阶,就听到后面独特的自行车推动时链条响动的声音。
    院子里唯一有自行车的人家就是东厢房苏迎军两口子。
    一户人家有两辆自行车。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没有回头,易中海心思复杂的回了家。
    最近天气变凉,老伴的身子骨本就不太好,这两天又有些犯病了。
    做饭也是硬撑着,一会儿吃了饭还得去熬药。
    易大爷作为大院的一大爷,自家操心的事也相当的多呢。
    还有后院聋老太太的赡养工作,也是当初他当着街道办的面一力承担下来的。
    这事儿,更不能含糊。
    别人不懂,他易中海岂能不明白。
    别说照顾聋老太太这事儿是不是负担,如果没有老太太一力推荐,自己这八级钳工的待遇能不能拿到还不一定呢。
    嗯,这么说也不对。
    是指定拿不到。
    八级工等级其实分好几种,易中海这种,是厂子认定的,而且是在55年后调走了一批骨干后趁着破格提拔的机会越级升上来的。
    待遇是照着八级工工资标准来的。
    可真实的分量,大家也都心照不宣而已。
    李晓兰一如往常比苏迎军先下班。
    “小弟,饭做好了吗?”
    “马上,馒头还没热呢,大哥今晚不回来吃啊?”
    “他让人捎话说晚上跟同事有事,不用等他了。”
    两人隔着几米距离和一个窗户喊话,又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的羡慕细胞。
    这年头还能不回家吃的可能,就是下馆子了。
    京城现在也有不用票就能吃的饭菜,而且还可以大鱼大肉。
    前提是你有钱。
    那些都是高价菜。
    一顿恨不得能顶普通人半拉月的工资。
    其实这是公家食堂为民营资本家和有钱的那些人准备的。
    算是一个回笼资金的小妙招。
    别看价格高的离谱,但还真的有不少的人去参与。
    毕竟钱不能当饭吃,守着钱照样能饿死人。
    而拿钱去了具备高价菜供应的餐厅,吃饱喝足那是必须的,最差也能续命。
    苏迎军下馆子了,不仅能吃好吃的,喝好喝的,还能帮家里节省一顿的口粮。
    简直太让人羡慕了。
    刚进垂花门的阎埠贵当即就觉得胃里一阵抽搐。
    心和肝都不舒坦了。
    阎家人口多,一大堆人都指望自己那点工资活着,杨大妈在居委会干些杂活,贴补的家用是攒起来急用的。
    家里仨大小伙子,以后成家不都是钱嘛。
    没有点未雨绸缪,阎埠贵和三大妈估计睡觉都睡不踏实。
    如果自己家能节省一个人一顿的口粮。
    换成粗粮,熬成粥,就能让全家人凑合一顿。
    阎埠贵腿脚迈动了三步,一顿节省下来的口粮怎么利用,就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然并卵。
    这种省钱的机会跟阎埠贵没半毛钱关系。
    只能望之羡慕罢了。
    不一会儿,从苏木房子那边又传来了阵阵扑鼻的香气。
    那是白面馒头的味儿。
    不掺杂一点粗粮的纯白面馒头。
    这一口咬下去,那得是多香。
    也太幸福了吧。
    滋溜。
    穿堂西户的屋里,刘嘉诚用筷子在碗里搅合着,一边吸溜口水,一边眼巴巴的寻找。
    想从碗里找几个米粒,也挺难得。
    晚上大体就是灌个水饱,然后趁着肚子没知觉赶紧睡觉。
    这是目前绝大部分不在外工作的家庭成员需要经历的磨难。
    孩子也是一样。
    毕竟刘嘉诚也已经不小了。
    陈大奎默默的喝着粥。
    他家的情况比对面西户稍好一些。
    但也只是吃的好一点。
    毕竟家里少了个造饭主力。
    可要严格说起来,他们跟刘家是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