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连串的开怀大笑。
是真的开怀。
食堂能做鱼吃,她们能不开心嘛。
到时候多打点菜,回家老人孩子都能跟着沾光。
刚才一进门,李晓兰就跟苏木交代了。
供销社不会卖给私人东西。
这东西也不能通过交易的方式流出去。
但是呢,可以拉走代为处理。
至于安排谁拉走……
食堂缺点鲜鱼做菜。
李晓兰拍着胸脯在主任面前保证了的。
就是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妈。
人家别看在人堆里不显山不露水的。
却是这家供销社妥妥的一把手。
难怪李晓兰敢当着大家伙的面嗑瓜子呢。
敢情就是领导中午清点库房时发现了一大包‘过期瓜子’。
不脆了,没法销售了,当损耗处理的。
每人有份,带回去也成,自己嗑了也行。
不好吃又不代表不能吃。
京城这半年,但凡要吃进嘴的物资都短缺,挨到8月底上面刚刚下文。
各单位食堂除了正常分配外,给予调剂额度的支持。
言外之意,公家每月就给这些,其余的自谋生路去吧。
爱想啥法子想啥法子,有本事弄得多就吃撑了,没本事饿肚子也别怪公家。
供销社这边,就打算先小试牛刀,换点鱼改善改善。
人家老伴儿也是李晓兰父辈的战友,最近苏家小子的事迹,哪能闻不到风。
只不过好些人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都是退休老功勋了,也实在不希望看到他们跟着一起受苦扛难。
可他们高风亮节,这种事从来不落人后,非要抢着嚷着削减。
都没办法。
还巴不得冒出个人来,偷摸的给他们填肚皮呢。
这就是苏木在一些老者眼中的现状。
特殊时期,由得他蹦跶。
肉总归是烂在锅里的,只要利大于弊,就不去管。
李晓兰知道自家小弟的本事,钓鱼这方面,当嫂子的压根不担心给小弟压力。
要不是显得太烧包,她真的想吐槽一番。
即便是小弟亲手做的红烧鱼,也还是鱼,都快吃腻了呀。
所以当主任露出口风,李晓兰毫不犹豫就帮着拍板了。
刚才苏木进门,李晓兰不是让他决定的,而是给个正式的‘通知’。
因为讲话时,李晓兰脸上一副‘你答不答应反正这事儿就这样了’的表情。
“嫂子,你们主任平常也跟你们这么打成一片啊?”
“咋,你以为还要趾高气昂的,跟劳动群众划清界限吗?”
苏木的问话遭到了李晓兰鄙视的白眼。
苏木也不由莞尔。
这一代人的绝大部分,真的是最可爱的人。
这几年,也是阶级最不明显,大家伙其乐融融的时光了。
珍惜吧。
摆着手指头也数不完两个巴掌。
唉。
从供销社门市部走出去,绕到胡同里往东一直走,左拐右绕了好几回,才来到一个小院门口。
李晓兰掏钥匙打开院门,带苏木走了进去。
院子有遮挡雨棚,里面放了一堆堆的货物。
都是没拆封的。
院子小南房窗户下面,挨着院墙堆放着一人高的几摞大箱子。
下面有几个开封的,显然是有人从上面搬下来撬开了。
锡纸包裹着,显得很高档的样子。
黑棕色的巧克力上面覆盖着一层白刷刷的毛。
密密麻麻的,一眼看去能吓死密集恐惧症患者。
说实话,入眼真的有点恶心。
如果不明就里,下不去嘴是基本反应。
没被当场丢掉,就算供销社领导尊重公共财产了。
“就是这些了,够你钓一整年鱼了吧。”
苏木蹲下身子,伸出食指去蹭那层白毛。
“哎呀,小弟,你干啥,恶不恶心啊。”
“嘿嘿,头一次瞧见这种东西,好奇,就是好奇。”
趁李晓兰转身看向别处。
苏木偷偷舔了一下指头。
甜的。
明明是糖霜啊。
心中感慨颇多。
但现在都是自己的了,先搬吧。
板车就停在院门口,一进一出距离也不远。
干体力活这事儿,李晓兰就不插手了。
她从兜里掏出瓜子,边嗑边给苏木加油。
“小弟,你这气力都是这么练出来的吗?”
“上次我们主任安排俩大小伙子,就是从上面弄下来,就给累不轻快,还是你有劲儿……”
搬了一大半,后面的箱子还要继续往板车上摞,所以苏木打算先捆绑一下固定。
旁边传来一阵嬉笑的声音,还有追逐打闹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