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219章 219这果然是诛九族的计策(万字更新

第219章 219这果然是诛九族的计策(万字更新

逗孩子玩。
    “卖五香豆。”
    蓝玉抽了下鼻子,叫人停下来买了一点。
    五香豆,也叫茴香豆。
    就是后来鲁迅笔下孔乙己喜欢吃的那种下酒零食。
    蓝玉捏着茴香豆站在街口,因为上元县内涝的缘故,许多客商都到了江宁县。
    县衙里的户房都忙的脚不沾地,他们取代了中介的位置,不仅能收税方便,还能把中介的钱赚到衙门来,给兄弟们发补贴,每个人干劲十足。
    为此还特意借了其他房的书吏一同去帮忙,将来也好按天发补贴。
    这些赶脚的给客商运输货物,到指定的地点,出卖力气赚取一点幸苦费,当然也有用驴来抗货物的,就稍显宽松了些。
    蓝玉捏着豆子,瞧着一辆牛车拉着许多简陋的小棺材走过,他有些诧异。
    待到询问之后,才得知这是育婴堂的尸体。
    无论是大明还是各个朝代,弃婴的现象都较为普遍,于是从宋朝就出现了这种官办公益组织。
    通过政府补助及地方士绅捐款募集资金,建立房舍,专门收养遗弃婴儿。
    育婴堂聘请奶妈进行喂养,并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根据其综合情况安排领养。
    因为育婴堂收养的孩子大都身患疾病或残疾,常有医治无效而死亡的,则会统一安葬到义冢中,也就是漏泽园。
    这是从宋朝遗留下来的官方公墓,专门埋葬无主的尸骨以及家贫无葬地者。
    大明才建立不久,朱元璋下令各地兴建义冢,南京城外也有,多是靠着和尚们进行管理。
    这样不仅能在安葬的时候有佛法普渡,更多的也能宽慰活着的人,最重要的是避免尸体无人处理,容易出现疫病。
    按照胡人的习俗是火葬或者水葬,朱元璋当皇帝后闻到了烧尸体的味道很是不爽,自古以来入土为安,便下旨废弃这两种葬法。
    并且在大明律当中规定火化或者水葬,打一百棍子,除非是死在远离家乡的地盘,子孙不能归葬,才能悉听尊便。
    主要是尸体被填埋在沟壑之中,漂泊在江湖水之上,暴露在大街小巷,任凭鸟雀的叼啄,蚂蚁的,随着时间日渐腐朽,臭味熏天。
    没有人对死后的人进行及时掩埋和安葬,时间一长,尸体腐烂的气味散发到空气中,更会引发瘟疫等群体性疾病。
    最重要是建立公墓是朱元璋能够稳固自身统治的政权的一种手段,可以让手底下的百姓安心,同时也能净化环境。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身后事极为关心。
    老朱还下令叫本地官员给与掩埋尸体的人给与经济报酬,以此来酬劳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同理死在监牢里的人没家属领走,也有这种待遇。
    蓝玉嚼着茴香豆,数着车子上的小棺材,码的整齐摞起来一共五个。
    说实在的,以前他也没什么心思站在街上观察,脑子想的全都是打仗封爵,最好能跟他姐夫一样,当上个国公,死了被追封为王爷,这辈子就值了!
    现在跟着王布犁溜达,他发现原来治理百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刁民”过多。
    当然了,蓝玉这种情况就属于在火车上问乘客你买没买到票一个采取标本的样子。
    王布犁这个典史的位置,接触的很少有良民的。
    因为良民一般都好好过日子,谁愿意跟官府打交道啊!
    咕噜咕噜。
    过去一帮拉着砖瓦的人。
    前头一个人肩上拽着绳子,中间是独轮车,上面装着砖瓦石灰等,后面一个人扶着车把子,二人配合着往目的地走。
    蓝玉站在街上一会就瞧见各色百姓走过,看样子南京城是越发的繁荣起来了。
    王布犁坐在椅子上放下手中的毛笔,思索着如何打发走蓝玉。
    这种纠缠,属实是癞蛤蟆上脚面子,不咬人他恶心人呐!
    就在思考当中,蓝玉进来自顾自的坐在一旁,手里攥着包茴香豆的纸:“吃吗?”
    “没胃口。”
    王布犁合上自己的册子,溜达了两步,站定:
    “蓝佥事,你觉得陛下是准备先打辽东呢,还是先打云南?”
    一听这个,蓝玉连忙把茴香豆放在桌子上,拍了拍自己的手:
    “依我之见,应该是先打云南,灭掉这股子元兵。
    去岁派去的使者,被他们给砍了,这是没把咱的大明放在眼里,这不干死他们?
    不杀了元鞑子,将来我大明使者出行,岂不是人人都能杀。”
    王布犁轻微颔首,目前而言,云南元兵孤立无援,只占据了一个地利。
    现在看来朱元璋等善于打仗之人,眼光都是有的。
    “你闹了这么久,陛下为什么不同意出兵呢?”
    蓝玉说了一些后勤等方面的缘故,大明目前是不缺士卒的,只是云南那个地界地形不是很好。
    “这样啊。”
    王布犁却是认为朱元璋自从上次大败之后,性子就变得谨慎起来了。
    所以才会主打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