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218章 218请征北大军师给咱出个好主意

第218章 218请征北大军师给咱出个好主意

    第218章 218请征北大军师给咱出个好主意
    “好。”
    底下真有捧场高声叫好的。
    王布犁不知道他们是给关二爷捧场,还是给小公爷捧场。
    毕竟目前而言,县官不如现管。
    王布犁觉得还是小公爷的面子更大些。
    三国演义当中关二爷的形象,还得在经过时间继续发酵呢。
    倒是民间对于关二爷还是蛮推崇的,宋朝就有人把他与其余三人搞成四大护教的神像,而且在元朝的时候,关汉卿就写过《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杂剧。
    至于李景隆在王布犁演绎的这个场景剧目,第一次广为流传,还得是现在的吴王老五,以后的周王,也就是他儿子把《关云长义勇辞金》曲目整的流行起来了。
    这也是因为朱允炆削藩,他们父子二人遭到了政治打压,迁徙到云南的产物。
    “罗先生,我这关云长演的如何?”
    偏偏还在那里大嚷大叫,傲气倒是十足十,全场我最牛逼,一丁点义薄云天的形象都没有。
    尤其是周王朱有燉是大明第一个反对人殉的王爷。
    可惜有些传旨的人晚了,他的王妃以及夫人已经殉死了。
    除此这两个极端之外,还有一条中间路可以走:韬光养晦。
    “我用两只眼睛看你是如何当小丑的。”
    什么太祖皇帝赋予藩王的权力?
    王布犁瞧着李景隆的表演,觉得他演的还行,看样子是下了心思的。
    尤其感觉没怎么排练,就自己个上大段的台词,其中还有遗忘的,直接略过的。
    等到明末八大王张献忠过生日的时候,也整了过五关斩六将之类的节目表演,张献忠对此很满意。
    只不过等他死后,朱祁镇才反应过来记起了他这个叔父辈的遗愿,连忙下令周王的王妃以及没有子女的夫人不必殉葬。
    总体而言,无论贵族还是民间,关公戏在大明还是蛮受欢迎的。
    罗贯中索性就说开了,给李景隆把演出的角色的错漏之处全都说了一通。
    韬光养晦则分为三种:要么装疯卖傻,要么吃喝嫖赌,要么舞文弄墨。
    太祖已经龙驭归天了。
    尤其是军中之人,无论南北,谈吐都爱聊演义。
    毕竟在朱允炆时期,大明藩王就三条路可走。
    李景隆倒是没发火,他本想得到原作者的承认,没想到原作者还十分的严谨,并没有认同他。
    虽然三国人才众多,但关二爷最受他们推崇。
    王布犁毫不客气的大笑起来。
    明宪宗在宫廷元宵节赏杂剧的时候,就有三英战吕布等一系列武戏。
    谋反。
    总之,虽为高皇帝子孙,但谁都别想沾惹政治。
    待到演出结束,李景隆满头大汗,冲了凉之后才出来谢场,又请王布犁、罗贯中等人到房间内细聊。
    像他这种人,不用为吃喝住行发愁,整点自己的爱好,还是挺容易出成绩的,连场子都是自己组起来的,也用不着靠这个吃饭挣钱。
    “驸马,你怎么看?”
    他感觉有些过于僵硬,或者说过于照本宣科。
    他也不好意思发火,确实有些点说到他的心里。
    完全没有演出关二爷的神情以及气势,宛如一个拙劣的模仿者,个头也不够。
    老五朱橚醉心草药,他嫡长子朱有燉则是醉心于戏曲,并且针对于妓女题材的占据了他所创作的三分之一,在杂剧表演形势上也做出了革新。
    否则要你好看。
    台上李景隆还在独唱,待到朱有燉韬光养晦后,则是改变了这一表演行事,扩展为对唱或者轮唱以及合唱等等表演形式。
    元到明初百年,关公戏演出迎来了第一個发展黄金期,到了明中期则是因为进士老爷们多了,对于武夫极为鄙视,连关公都要搞成文雅的文戏了。
    现在大明归我朱允炆管了,当然得听我的。
    “小公爷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但是一旁的罗贯中瞧着李景隆这表演,嘴角有些抽抽。
    罗贯中瞧着李景隆如此探寻的目光,捏着花白的胡子:
    “小公爷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北人好武戏,南人好文戏。
    “自然是真话。”
    一般人还真比不过,只不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等着被皇帝清除。
    现在一对比,罗贯中说的简直是过于温和了。
    李景隆终于有些挂不住脸了,看着王布犁,他真是一丁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啊。
    于是只能颓然的坐在椅子上:
    “看样子咱还得好好学一学。”
    王布犁也没有鼓舞他,只是坐在椅子上喝茶,随即又同罗贯中说着上元县书店要做好防疫措施,免得有人害了病。
    像这种大水过后,是容易让人染病的,尤其是大明这种医疗条件,他还是挺害怕传染的。
    “驸马爷,我记住了,回去就照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