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224章 224幼年期的朱棣还挺好学的

第224章 224幼年期的朱棣还挺好学的

对于大明内战都成保留态度。
    “好家伙,真是让咱大开眼界。
    朱棣的权力是建立在北方边境上,而且依靠的是军官们的支持。
    就这,还有不少臣子劝自己多加休息,甚至还有人弹劾丞相胡惟庸,认为他没有尽到丞相的职责,把不少事情都让陛下去操作。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连衣服都没有换:“这小子是不是猜出朕的身份,所以故意躲着咱!”
    由于他们依靠朱棣的恩宠,所以都表现得极忠诚,打仗极勇敢,他们中的有几个人在讨伐蒙古的战斗中还以身殉职。
    倒不是因为他们在兵力上不如燕王,而是他们没有多少执政的实际经验,并且在战场上缺乏果断的领导、周密的计划和首尾一贯的战略方针。
    朱棣瞧着王布犁这三板斧的战法,眼睛一亮。
    王布犁并不打算由自己去做,按照老朱目前的特务组织,不少事都能给轻易查出来。
    “可是父皇如今因为倭寇不让出海,再加上蒙元两次攻伐倭国都损失惨重。”
    军中不是没有合适的位置,只不过是你这个主将没有找对安排人的位置。
    “明天咱还要去一次,看看他给那些书吏衙役发工钱,倒是怎么个发钱的方式。”
    看样子王布犁又不在县衙,导致爹再次无功而返。
    王布犁把鱼脱钩放在鱼篓里,重新甩了下去:
    “其实没必要只把眼光放在北元上面,大明周遭的版图很大的,往西还有不少国家,纵然是往东也有倭国之类的,干掉他们也是扩张大明版图啊。”
    相比于其余人,朱元璋还是愿意相信自己儿子们的。
    可这种话该怎么传出去呢?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二人的统治都是军人权力对文官政府的稳定性压制取得胜利,尤其是朱棣极大的延续了开国皇帝的军事遗产。
    更何况此前朱棣还擒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声望超过了他的两个秦晋兄长。
    是这个道理。
    有关朱允炆的生死,多是那些大明精英士大夫们传的,主要是想要谴责朱棣以及他的支持者,把大明社会问题全都看成是朱棣的专制政策的后果。
    当然目前大明的陕甘宁的西北地区,才是防御北元势力侵扰的战略要地。
    “火器质量能过关嘛?”
    朱元璋再一次回到皇宫,仍旧在处理政务的朱标忍不住挑眉。
    如此才能建造出东起鸭绿江,西包罗布泊一线的军事防区,相互连接,保障北部边陲军事指挥权的畅通。
    朱棣也拿起树枝在湿地里哗啦哗啦,认真钻研起来了。
    总而言之,军事贵族极大地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和权力,他们也极大增长了军方的特权。
    这份遗产使得文官官府黯然失色,同时使得大明帝国达到了权力和影响的巅峰。
    朱棣被王布犁描述的场景说的笑出声来。
    “你先分开练,火器这玩意不需要人多强壮多厉害,你把选拔下来的,不适合骑马抗着盾牌冲锋,力气不佳的士卒,都拉去练习火器火炮,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朱元璋所封的贵族大多数是他原来的战友们,他们享有很高的社会特权,自有一帮追随者,因此他们拥有很大的自治权。
    不过现在二人钓鱼,周遭都是空旷地带,无论是朱棣带来的还是自己带来的人,全都有意识的不靠过来,这就让王布犁很放心,他们之间的谈话不会被第三个人知道。
    但是,经过建文帝改革失败的文官们构想出来的“文官之志”并没有被放弃。
    倒是朱元璋主动开口了:
    “当然是加入车阵了,我们打防守反击。”
    王布犁回头望了一下正在忙碌的人,朱棣的王府军士卒也开始拿着弓箭去射杀猎物去了。
    这些军事贵族和皇帝都亲如一体。
    朱棣自己就是一个重新建立军事贵族的阶层,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统治的基石,而他则顺理成章成为军中的领袖。
    除了当诱饵之外,剩下的就是充当苦力用。
    再加上朱标病逝,朱棣显示出来军事才能,对朱棣屡次教诲,叫他在北边好好镇守。
    同时,他们还不受文官的限制。
    朱棣这一操作,可以极大的扭转他在士卒当中的印象,是一个爱兵如子的皇子。
    朱棣瞧着王布犁再次把鱼钩扔回水里,稍微思考了一二:
    “倭国距离我的封地较近,你的意思是我还要在请父皇在那边养一支水军,将来直捣倭国,消灭倭寇?”
    “咱知道。”
    “所以王布犁完全不知道爹你是在扮演郭主事与他见面聊天啊。”
    随着朱元璋年岁的增长,太子的病逝,这些人被开国皇帝视为对大明王朝长治久安的严重威胁,从而被无情地加以清洗。
    “小老四哎,你莫要笑的太早了,”
    朱标在努力憋笑,他知道王布犁不是故意的,但大抵是对郭主事再次来也没想到。
    所以北方等地养马的挑费不少,而且也建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