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229章 229收税是头等大事

第229章 229收税是头等大事

    第229章 229收税是头等大事
    朱标嘴角有些抽抽,他万万没料到王布犁还问他有没有道理?
    太他妈的有道理了!
    解答完了太子的问题,王布犁站起身来溜达。
    好久没见到自己的小土豆了,准备溜号去瞧一瞧。
    既然无法避免在假期给朱元璋拜寿,索性就利用皇宫的优势,搞一个生日蛋糕呗。
    好久没吃过了,自然是要以自家小土豆的名义。
    “他说要想大明没有宦官弄权,直接不用宦官就行了,一劳永逸。”
    洪武永乐两朝,大明同蒙古人之间半个世纪的战争,便经常从这里拿粮食调到边军。
    然后今年老朱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改变了交税的法子。
    虽说朱元璋定下的拾一之税,但目前而言并没有按照这个税率收税,而是某些地方重税。
    否则谁又被揪出去,当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女儿终究是要长大了,她也相信王布犁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
    所以连王布犁的小黑子都是吃的官家草料,用不着自己另外出钱供养马匹。
    于是王布犁溜溜达达的拿着腰牌请求见马皇后。
    特别是京县,你必须得早早完成才行。
    毕竟自己这個女婿还是挺能抽丝剥茧,从中破案的。
    对于京杭大运河的事,王布犁并不清楚还需查一查。
    只能水路都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倒是知县吴卫给解释了一遭:
    “屯田收效,军粮无虞,京师粮食储备足够两年之用,故而陛下已经允许南方诸多布政司并收折色,并不用主抓粮食。”
    这一次是看望新搬来的工匠家眷,顺便看看他们把铁炉子什么的成品做出来没有。
    因为他想的在野,也没有王布犁说的这个法子野!
    不用了,天底下没有宦官,那就不会有宦官弄权了。
    比如给王布犁划分的田地,以及两宋金元遗留下来的官田。
    这下子家里的粮食多了,还能把“降价”的宝钞当做赋税交给官府,怎么想他们都是占了皇帝的大便宜啊!
    他真赚到大钱了?
    尤其是打着今年下大约水灾的旗号,朕知道百姓欠收,所以才把粮食留在民间,朕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我去看了公主府,里面修的很是华丽,我又差人从燕王府那里订购了淋浴系统。
    尤其是南京周遭,老朱盖了大批粮仓用来存粮。
    那些时间,都是给距离南京远的省府留的时间。
    麻布一匹,折米四斗、麦五斗。
    应天宁国等六府(距离南京较近),各输草料,每重租田一顷十六束,轻租田加倍。
    “不会不会。”工匠付家乐连忙保证:
    干不好就要受到牵连。
    “对对对。”
    “爹,若是不用宦官了,宫中多用年老侍女如何?”
    一向抠逼的朱元璋,怎么能回收宝钞呢?
    显然是不可能的。
    王布犁带着布告出城前去宣布,这也是典史的分内之事。
    如此才能有效避免船只覆灭。
    “嗯。”
    如此一来,用不着跟王布犁成为同僚,那也就不用时刻担忧自己的前途了。
    这阵子已经开始收税行动了,朱元璋施行的是两税制。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去西北边境种地,好,你开垦出来的土地,大明朝永远不收你的赋税。
    驸马爷没嫌弃咱,那可就太好了。
    “好好好。”
    如此一来,便是大明田赋制度败坏的加速剂。
    有些妇人这个岁数都已经埋进土里了。
    尤其是看着马皇后这岁数的状态,可是与民间百姓妇人这岁数的状态相比较,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王布犁觉得去自己家更好,就是运输还得费点心思,多用冰块之类的。
    “没有。”
    你是家传医学,也清楚,人一高兴,就不容易染病,人的气色自然就好。”
    这是必须要交的。
    王布犁拍了拍沾了灰尘的手:“待到不忙的时候,我会去国子监找人来这里给大家的孩子教书的,这暖炉子正好用的上。”
    大家都很庆幸,今天王布犁进宫来没有去六部当中。
    朱明秀笑的酒窝都出来了。
    王布犁连连应声,这种事他不清楚。
    王布犁听着百姓们对朱元璋的歌功颂德声音,其实蛮单调的,因为他们也想不出太多的词来。
    马皇后自知失言,随即哈哈笑了几声:
    “布犁啊,你这个女婿表现的越好,我能不高兴吗?
    “煤的温度高些,不会把这炉子给融化吧?”
    你也就成为大明的小地主了。
    “那敢情好啊!”
    王布犁终于借着办公差的借口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地。
    王布犁又去田地里瞥了一下乡民的收成,大抵是没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