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234章 234均田,免赋,两难自解

第234章 234均田,免赋,两难自解

此番天降大雨,正好遂了他们的想少交的意愿。
    当然了,老朱认为天底下都是他老朱家的,他也不愿意富庶的地区都握在几家几姓手里。
    这些结寨自保的地主们没有遭到义军的打击,顺便有些人还比较有眼光直接投效了朱元璋,成了开国功臣。
    别说监生们扛不住诱惑了,就算是地方官也是他们的代言人。
    江南重赋的问题导致地主阶级们内部矛盾极大,为了确保江南地区的财政收入,老朱是非常重视对于地方官的选择的。
    如今被提拔到中央的陈宁,曾经就是一个典型的酷吏。
    本官不管这个那个,你要是不把赋税给本官交齐喽,本官就亲自拿着烙铁烫你的皮,还有那些本地吏员也敢同地主们沆瀣一气,那就一起烫皮。
    所以当陈宁在江南地区当任一把手的时候,被赋予陈烙铁的威名,但赋税全都是齐的,所以深得老朱的信任。
    只不过到了中央后,陈宁连劝谏他的亲儿子都打死了,才被老朱这个重视亲情之人给厌恶。
    陈宁不得不抱上胡惟庸的大腿。
    江南地区的知府是非常不好做的,仅仅苏州一个府,老朱前后就换了三十余人(洪武总共三十一年),就这还得加上像陈宁这样干得好的人一干好几年的情况。
    这些官员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主要还是因为老朱频繁换马,是因为他不满意这帮人的屁股坐在当地豪绅的一边。
    当中央朝廷的利益都不能保证,长此以往大明只能控制南京城周遭,那大明天下还姓朱吗?
    朱元璋对此更是十分的气愤。
    老朱也不仅仅是要用高压政策,更多的时候也会稍微免除一些赋税,以此来缓和矛盾。
    但地方上却不这样认为,你老朱终于怕了是吧,这说明咱们这些年的斗争是有效果的,咱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保证地方上的利益。
    于是中央与江南地方上的争斗并没有停下来,反倒是进入了白热化。
    待到老朱与世长辞,建文帝上台第二年就下令削减江南赋税。
    四年时间老四上位了,当即宣布废除建文新政,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
    可是从老朱一死,江南地区就开始拖欠赋税。
    建文帝上位宣布减免,新朝也并没有收齐。
    江南地主们更加猖狂,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死朱元璋了。
    那老子还交个屁的赋税啊!
    到了永乐二十年,光是苏州一府已经欠了近四百万石赋税了。
    拉到宣德登基,苏州一府欠税就翻了倍。
    这种数据说明从朱元璋噶了,江南地区的地主们大规模反扑,就是不交税。
    后面的皇帝对于江南地主也在没也没有举起刀子,逼着他们乖乖交税。
    以至于到了大明后期,什么税都收不上来。
    整个浙江省的茶税才六两,据说还是用几乎贬值为废纸的宝钞来评估税额的。
    在大明,谁交税,就会被那些地主们笑骂:你真是个傻逼哎!
    王布犁听着钱唐给他科普一些江南地主的事,倒是也没完全点出来。
    不过钱唐相信王布犁是个聪明人,所以有些话也用不着说的太明白。
    钱唐口干舌燥,润了口,发现王布犁还是两眼一迷瞪,摇摇头表示自己搞不懂。
    他忍不住笑出声来,又接连咳嗽了几声,着实是被水呛到了。
    “钱尚书,怎么喝个水就呛到了,一定是太累了,岁数大了就该多休息。
    你又不是陛下那种刀剑滚出来的身体素质,你肯定活不过他的。”
    钱唐指了指王布犁,又摇摇头,没在多说什么。
    他明白了王布犁在装糊涂。
    官场上厮混,最重要的是难得糊涂。
    有些人是真的天生适合在官场上厮混。
    所以钱唐也懒得指出来,大家都一起装糊涂,也挺好的。
    现在钱唐越来越觉得当今天子看人的眼光真有一套,不愧是从刀剑里滚出来的一代雄主。
    最重要的是王布犁是在变相劝他,做事莫要如此急切,按照天子的习惯,今后要办大案的情况指定不会少。
    空印案就是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朝廷权力的一次手段。
    今后这样的手段,怕是还得有。
    二人闲聊了一会,便有宦官康长民请他们二人进宫一叙,说是陛下想要询问案子的进度。
    王布犁指了指自己道:“康公公,此案我并没有参与其中,只是配合钱尚书,如何还需我入宫诉说?”
    “驸马爷,陛下吩咐的,小的也不敢问。”
    康长民脸上带着讨好之意。
    天子的寿宴他也参加了,可是十分清楚眼前这位驸马爷那可太受重视了。
    连韩国公家的公子都比不过他,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好好伺候着才是最佳选择!
    王布犁跟着刑部尚书一同进了宫,听着钱唐在那汇报这件案子的进度。
    倒是没有人不认罪,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