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 第1320章 霍去病,还是霍光?

第1320章 霍去病,还是霍光?

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劲,一时间满脸惊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可他如今在长安,更是人生地不熟,如今唯一能够找的上的助力只有李绚。
    更别说,还有一肩担尽古今愁,你把当朝宰辅,尚书,无数朝臣都放到哪里去了。
    “二十七郎。”李治的声音突然在前方响起,李绚顿时转身,然后收敛神色,拱手道:“陛下。”
    李治身体满意的微微靠后,眼神有些迷离的说道:“二十七郎,做首诗吧,今日盛景,怕是他日再难有现,做首诗让史书铭记。”
    李绚愿意去做卫青,皇帝用之则征战沙场,搏命取胜,皇帝闲之,则卧享安乐,心安一生,至于死后的家族之事,若能如卫家一般保留绝大多数血脉,也是荣耀之事。
    只有克制之后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真实的,而不是用酒后的胡话去。
    后方,武承嗣缓步而行,目光落在李绚身上,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南昌王……不,彭王已经成了成了气候。
    李治轻轻的念着这两句诗,恍惚中他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从并州,受诏前方长安的场景,晓风残月,歌板晚秋。
    “陛下身体康健,臣从逻些找到了不少珍奇药草,陛下可令有司斟酌使用,必定千秋万年,寿与天齐。”李绚沉沉躬身。
    ……
    卫青才是真正值得效仿的人臣典范。
    礼部尚书,除了能够在朝廷大策上说上几句话,至于其他职权范围内的权利,就少的可怜。
    相比于霍去病,卫青活得够久,军功更甚,相比于霍光,卫青对朝政干涉更少,一生纵横,却总始终都是被汉武帝握在手里的一把刀,为他开疆扩土,平灭匈奴,最后安然辞世。
    孙仁师虽然杀伐之功并不显著,但调运粮草却是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卫青贯穿一生的忠,才是最令人满意的。
    与生俱来人中首,唯吾与天同齐寿。
    莫名的,武承嗣想到了自己身上。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就像现在一样,每个人看似喝的不少,但在敬畏之下,还保留着一份清醒。
    韩王李元嘉点头道:“宗正寺明日要为彭王戴冠,还请周国公一并前来见礼。”
    李治微微抬手,李绚松了口气,这才将手放了下来。
    只有“两脚踏翻尘世路”,或许还沾点边,皇帝的确掌握着整个大唐所有人的生死杀……
    他虽然升任了礼部尚书,但却感觉自己掌握的实权,远远比不上自己做秘书监,还有汾州刺史时。
    李治低头看向右侧上首的李绚,李绚已经和麾下众将碰杯痛饮起来,神情豪爽。
    侧过身,看向一旁的有些担忧的武后,李治轻轻点头,表示自己还算清醒。
    武承嗣心中凛然,彭王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他的身边,还有大唐无数的宗室。
    众将思索之间,也都跟了上去。
    酒后会让人放下世俗的约束,但真正的世界,是清醒之后,约束之下的克制。
    皇帝同样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授他周留郡公,晋右屯卫大将军,任右散骑常侍,调任长安,随侍禁中。
    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奖赏……
    王方翼之所以这些年依旧能够在大唐军政上层稳稳站立,原因就在于他的祖母是高祖皇帝的亲妹妹同安大长公主。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涓竴涓浜屼簲涓浜岄浂涓涓竷鍏
    殿中群臣这个时候同时站了起来,躬身赞道:“陛下千秋万年,寿与天齐。”
    除了奉命敬酒的李显和李旦,其他人也没有胡乱走动,更别说喝的失态的。
    李绚顿时沉默了下来,其他众将也都同时沉默了下来。
    不少人的眼中都流露出一丝嫌弃,这首诗实在做的太庸俗。
    想到这里,李治看着李绚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这个家伙,还是拐弯抹角的表忠心。
    但这一丝嫌弃瞬间就消失无踪,群臣的脸上转眼就堆满了赞赏,因为此刻皇帝的眼中,就满是赞赏。
    ……
    哪怕这些人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同族也是一样,绝对会有人因为利益而背叛他。
    一杯酒饮尽,李绚再度对着孙仁师拱手,然后这才坐下。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在当地站稳脚跟,并且保住自己利益的方法。
    “麻烦了。”韩王李元嘉说完,然后迈步向前走去,身后一众宗室相继跟随。
    王方翼和皇帝也是三代之内的表亲。
    这种状态最容易问出真话。
    李绚不仅是逻些道大总管,还是当朝嗣王,右卫大将军,太子宾客,皇帝亲信,宰相孙婿,这种事情不找他找谁。
    老将军已经被调回长安,日后说不定再也没有了并肩作战的机会。
    “还记得朕当年和你所言,朕问你你是愿做霍去病,还是霍光,伱当时是谁都不愿。”李治笑眯眯的一句话,四周听到这句话的群臣已经全部安静了下来。
    李治并不是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