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 第1375章 卸尚书左仆射,升太子太傅

第1375章 卸尚书左仆射,升太子太傅

王德真身上。
    去年九月的时候,王德真就应该拜相。
    但因为皇帝没有让赵仁本致仕,所以一切都拖延了下来。
    但是现在,赵仁本终于致仕,如今也轮到王德真拜相,只是不知道王德真这个宰相,究竟是直接升任侍中,还是说仅是同中书门下三品。
    若是前者,那么王德真就可以在门下省和裴炎相抗。
    裴炎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戏!
    弼谐庶政,亮采有邦,不遇人杰,孰膺王佐?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上柱国王德真,伟量天假,守才代出。
    伊昔遘屯,感义谋始,眷兹密勿,方听谟。
    宜兼委于掖垣,仍具瞻于礼闼。
    可同中书门下三品,馀如故。
    钦此。”
    “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王德真沉沉的叩拜在地,心中无限激动,终于他也是大唐宰相了。
    只是他的心中也有一丝可惜,终究是军功不够。
    所以如今的他只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而没有直接升任侍中。
    今天没有迈出这一步,明天就难了。
    别忘了,他的前面还有一个早几年拜相的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崔知温,就算是要升任侍中,也是资历更老的崔知温先行。
    朝中群臣在一瞬间更多的看向了崔知温,想看到他是不是会马上升任侍中,但在这个时候,李绚站在诸王之中,却是不由得心中摇头。
    若是崔知悌之前致仕,那么就崔知温便有机会更向前一步。
    不过其实仔细算来,崔知温也是一样的问题,功劳不够啊。
    如此一来,门下省就有两个黄门侍郎,同时同中书门下三品。
    侍中却只有一人裴炎。
    然而看上去是裴炎一个人独掌门下省大权,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分辨的话,就能够发现,最后在门下省会形成这种的局面。
    裴炎一人在上,而崔知温和王德真在下。
    一旦有所争执,便难免崔知温和王德真联手,联手对抗裴炎。
    皇帝在门下省已经平衡。
    李绚轻轻低头,他有些好奇的是,裴炎未来会如何突破崔知温和王德真的联手,究竟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
    裴炎再度拿起一封圣旨,继续开口道:“大理寺卿段宝玄。”
    “臣在。”段宝玄拱手站出,然后俯首跪拜在地。
    裴炎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戏!
    命司寇,汝作士师,允迪政刑,旁求望实。
    银青光禄大夫,大理寺卿段宝玄,恒碣之宝,衣冠之华,业总四科,才抱九德。
    为邦理要,洞入精微,当代词雄,居成准的。
    忠义得在公之体,清修禀行己之用。
    紫泥掌诰,虽密王言,黄沙定罪,是悬人命。
    眷兹钦恤,尤赖简孚,俾回迹于西垣,宜正名于北斗。
    可刑部尚书,散官勋封如故。
    钦此。”
    段宝玄沉沉叩拜:“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在御榻之上轻轻点头。
    六部尚书之中,吏部,户部,工部,兵部都在,刑部尚书补齐。
    ……
    “左千牛卫大将军王及善。”裴炎刚刚开口,李绚就猛然掉头过去。
    王及善,怎么是王及善,怎么可能是王及善,那可是左千牛卫大将军。
    他的调动,瞬间就连牵连无数军中变故。
    军中所有中郎将,郎将,全部都掉头看向了王及善。
    王及善一身红衣金甲,然后迈步向前,在殿中单膝跪地。
    裴炎开口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戏!
    大理寺专狱犴,视刑书,国家生人之司命也。
    任非其才,为患不细。
    邢国公,左千牛卫大将军王及善,闻有能名,号为柔立。
    宜当慈惠之选,且尽哀敬之心。
    姑务胜残,无或枉挠,伫尔布政,叶予好生。
    可大理寺卿,馀如故。
    钦此。”
    “臣领旨谢恩。”王及善沉沉躬身。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左千牛卫大将军,而是大理寺卿。
    从武官转任文官,官衔下降一等。
    这并非王及善一人。
    当年左金吾卫将军裴居道,转任刑部侍郎,也一样是官降一级。
    李绚想到这里,眉头不由得一挑。
    如今的刑部,只有刑部尚书段宝玄,刑部侍郎裴居道,在加上一个同为刑狱系统的大理寺卿王及善。
    这就有意思了。
    王及善最早是李治的太子左卫率参军,皇帝潜邸人物,后来又调任孝敬皇帝李弘的太子右卫率,左千牛卫将军,累功升为左千牛卫大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