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 第1623章 太尉,参知政事,统领天下兵权

第1623章 太尉,参知政事,统领天下兵权

城墙下响起,但很快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
    到了最后,薛孤吾能够清楚的看到城墙下的所有士卒,全部都叩首在地,没有一个站立。
    便是城墙上,也开始有人单膝跪倒,叩首在地。
    李绚没有任何攻城的打算,甚至一点攻击的姿势都没有,这让上下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巴不得李绚用现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杀戮。
    ……
    在极短的时间里,金光门上,除了薛孤吾和他手下的千牛卫以外,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即便是城门上的千牛卫也忍不住的看向薛孤吾。
    薛孤吾咬着牙站在那里,看的出来,他很纠结。
    他是应该跪下接旨的,但是他又担心,这封圣旨里,有针对他的地方。
    云弘胤扫了一眼薛孤吾,然后看向李绚,将折叠起来的圣旨打开,然后当着李绚的面,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二十三壬辰日,皇帝若曰:
    於戏!
    天命所降,命火飘零。
    冬日天寒,苦折甚重。
    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忧思妄念,终有所定。
    朕以德薄,处政三十四载,兆自元元,光宣道化,终幸变率土於寿域,济苍生於福林。
    然,患病风疾,日渐不安,有愧天下,寤寐乃诚。
    命理之事,在天在圣,惟不在朕。
    朕之忧心,在百年之后,在太子之身。
    太子显,聪慧仁孝,朕之唯选,然后天下之事,在乎人心。
    人心不安,天下动荡,故有此遗诏。
    彭王绚,朕之二十七弟,为人淳厚,善理地方,是为太子股肱,安定金梁。
    朕之有命,彭王绚,来年二月返归蕃州,然后征伐西域,不得有误。
    诸事为国,朕心方安。
    然辗转之际,忧思突生,难以抑制。
    故,令彭王绚,以中枢安定,皇权巩固为基,统帅大军,镇压四方。
    若他日有变,朝野动乱,皇权不安,则,令彭王绚,以天下安定,百姓乐业为准,起兵平乱,巩固朝政。
    是以,从遗诏颁布之时起,免彭王绚右卫大将军职……”
    ……
    宣诏到这里,云弘胤下意识的看了李绚一眼,李绚神色无比平静。
    随同他来长安的数万骑兵,也一样平静,反而是长安城上下的士卒有的已经忍不住私语起来。
    先帝遗诏之中,竟然要免去李绚的右卫大将军职。
    这太令人意外了,便是薛孤吾都感到一阵惊讶,心口微微轻松。
    就在这个时候,云弘胤继续捧起圣旨,开口道:“免彭王逻些道安抚使,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蕃州都督,蕃州刺史职。
    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任国子祭酒,参知政事,统领天下兵权。
    平定叛乱,稳定朝局。
    遗诏颁布之时,若天下安定,朝野和谐,则任何人闻遗诏之时,可凭此遗诏,直接斩首彭王,封国公,拜为十六卫将军……”
    李绚的嘴角微微一抽,李治免了他的右卫大将军,逻些道安抚使,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蕃州都督,蕃州刺史的职务,却直接升他为太尉,而且开府仪同三司。
    这恰好和李重照对李绚的封赏一致。
    可以看得出,裴行俭是提前打开了他的那份遗诏。
    从而用他的那份遗诏作为对比,才会任命李绚为太尉。
    这本身就是李治的目的。
    李治没有在遗诏上做什么手脚,而是实实在在的对未来做了安排。
    或许也正如他在圣旨中所说的那样,是临终之前,辗转反侧,多有所思,多有所想,最后才做的决定。
    而且以他对李绚的了解,以李绚那么小心的性格,不到绝对的万不得已,李绚是不会打开遗诏的。
    一旦他打开遗诏,那么就说明还是到了朝野动乱、皇权不安的时候。
    李绚轻轻垂首,或许在李治的心里,只要有武后在,那么朝野安定不成问题。
    但,武后的年龄比李治还要更大。
    未来谁知道呢,万一武后最后有所不幸,以李显的性子恐怕很难压得住乱局。
    太尉这个官职,可不是一般皇帝敢授的。
    一旦有所授,必然会激起朝野反对。
    但是以李治的遗诏来授命,却是最能够让朝野支持。
    以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任国子祭酒,参知政事。
    统领天下兵权,平定叛乱,稳定朝局。
    掌军便不掌财,皇帝免了李绚逻些道和蕃州的职务,便是熟悉的制衡。
    ……
    “……朕以老迈,往返一生,虽有功业,但愧对先帝。
    天下万民,宜申霈泽,敦劝黎萌,广被纮埏。
    若能俱崇简质,咸与惟新,天下安定,大唐昌盛。
    朕于地下,亦可含笑九泉。
    李显吾子,朕虽多有安排,但治理天下,抚育万民,尔需用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