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意外。”
“很难保证一切都顺顺利利,妥妥当当的完成。”
顿了一下,丁洋自嘲道:“况且,再过二三十年,恐怕都没有老臣了。老臣还等着看我大周,真正的空前盛世呢。”
秦斯笑了笑,道:“文相自谦了,文相老当益壮,再活五十年都无虞。”
顿了一下,秦斯转回了正题:“所以文相觉得此事该如何是好?”
丁洋洒脱的开口说道:“那附近既然有现成的城池,我们直接借来即可。”
秦斯听了丁洋的建议,终于是笑了起来。
汪泰岳,听了丁洋的话,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驳自己的老师。
“文相,这样的强取豪夺,对我大周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可是大为不利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极有可能会寒了他们的心。”
丁洋回头看着自己的学生,笑道:“我几时说要强取豪夺了,我们只是借住他们的城池。”
“我们那么多的人,到了那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然要先找地方借住。”
“何况我们又不是白住,我们是要付出费用的。”
“我们不仅仅会付出费用,还会雇佣他们城中的人为我们工作。”
“同时我们开出的工资,那也会是附近最高的。”
“这些都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方法。”
“这样的交易,对于我们与他们来说,两者皆是不亏的。”
“我们真的要建立我们的形象,既不能是为祸一方,也不能是不闻不问。”
“我们需要造福一方。”
不等汪泰岳开口,丁洋就打断道:“而且我们要快速的造福一方,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十年已经是他们的半生了。”
“他们刚刚才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战乱,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好好生活的时候,他们等不了那么久。”
秦斯听了丁洋的话,点了点头说道:“文相所言极是,既然我们大周去了,自然就是要立刻的造福一方。”
“这件事情就按照文相的建议去执行吧。”
秦斯的话,等于是一锤定音了。
接下来大周的各个部门,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去做就好了。
散朝之后,汪泰岳找到丁洋,还打算与丁洋理论一番。
丁洋则是老神在在的反问汪泰岳,道:“你难道看不出陛下的心思吗?”
汪泰岳点头,道:“我看出了陛下的心思,只是陛下如此做法,显然不得人心,我作为……”
丁洋打断了自己准备慷慨激昂发表自己言论的学生,道:“你作为中枢,未来的文相,你要做的就是按照陛下的想法,想到一个最佳同时又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至于批评陛下做法对错,这是御史台的事情,与你无关。”
“你应该知晓,任何一方势力的崛起,都不能称之为是绝对正义的。”
“大周想要快速的发展,唯有这样的办法是最快的。”
“你要时刻摆正你自己的位置,你是一个文相,是为陛下解决问题的。”
“你不是那些言官的头领,更加不应该被他们所蛊惑。”
“以后离御史台的那些人远一点,他们天天除了自命清高之外,对这个国家可有什么重大的帮助。”
“陛下需要一面镜子自省,可是你不需要镜子自省。”
“你只是需要帮助陛下找办法,去执行他想完成的想法就好。”
“等完成了陛下想要做的事情,陛下愿意自省,那是陛下的事情与你和干?”
“难道你想成为陛下?”
汪泰岳听了丁洋的话,当真是醍醐灌顶。
过去一段时间,汪泰岳的确是跟那御史台那帮人走的近了一点。
天天被他们灌输各种公平正义,搞的汪泰岳的确是有些快忘了自己的职责了。
“你去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出来,制定好这个具体的计划拿给我过目。”丁洋又给自己的弟子,分配了一个新的任务。
“是,老师,学生这就去做。”
丁洋看着离开的汪泰岳,不由得轻轻摇摇头。
这个汪泰岳是丁洋非常看重的接班人,只是还是太年轻,太需要历练了。
被御史台的那些言官,三言两语,就弄的迷失自我了。
在丁洋的点拨下,汪泰岳这份可行性的计划,还是制定的非常好的。
丁洋看了这份计划,才确定自己是真的没有看错人。
只是就是苦了自己,在接下来的十几年,还要好好的提点一下自己这个学生。
而自己告老还乡,游遍大周的计划,只能是先放一放了。
有了丁洋和汪泰岳所制定的计划。
大周那边的将士,执行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大周的将士,直接按照汪泰岳的计划。
直接放下了兵器,直接去附近的城池打算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