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梨也看出她爹娘不想让她去府学读书的意思,所以她也不废话,干脆问道:“那另一条路呢?”
“另一条路便是去恒禄书院读书。”
恒禄书院,这个名字池梨是听说过的,这家书院在疯狂内卷的南方学子心目中,也称得上是排名前三的书院。
其内部纪律严明,学风鼎盛,是个能够让人专心学习的好去处。
当然,最要紧的是,池梨的她爹,当年就是恒禄书院里的学子,更重要的是,池梨她娘的叔父,是一位举人,同时也是恒禄书院里的教习夫子。
许家外祖父倒是没啥功名在身,他不爱读书,只愿守着家里大片田地当个富家翁。
当年池秀才之所以能娶到许氏,全靠许家叔父的牵桥搭线,最后事实证明这位叔父眼光不错,虽说池秀才最后也才止步于秀才之位,但他却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良人,不纳妾,无任何不良恶习,一心顾家顾妻儿,家中也颇有余财。
嫁给他的许氏除去回娘家不太方便之外,可以说婚前婚后都过得相当舒心。
至少多年后再对比起来,她如今确实是众多同龄姐妹中过得最好的那个,即便她没儿子又如何,单单只一个女儿,就胜过多人矣。
池家夫妻更想要送女儿去恒禄书院读书。
因为一来那边有自己人在,许家叔父在书院里教书,许家表兄弟们也在里面读书,池梨去了有人照顾,也不怕在书院里被人欺负,二来也是最让池家夫妻心动的,便是恒禄书院不要求强制住宿,若有需要,学生也能申请走读,只要日常上课别迟到就好,如果池梨去那边读书的话,完全可以住在外祖家,无需担心与一群大男人住在一起,而坏了名声。
这样他们也能放心一些。
身为女子,哪怕能参与科举考试了,拥有了与男子正面竞争的机会,还是有这些那些的不方便之处,偏生池梨如今力量不足,也无法去改变太多,只能暂且委屈自己去适应这个时代的规则。
因此她也很明白,父母为她所考虑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
本来池梨就打算听从父母安排,如今更是听见父母为了她而操碎了一颗慈父慈母心,那更没拒绝的理由,所以最终池梨没有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路。
去恒禄书院读书。
也是到了这时她才明白,为何外祖家来了那么多人,为她庆贺是一方面,看望许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她父母商量让她入学恒禄书院的事,同时两位舅母也带了点观察她的心思而来。
毕竟以后就要住在一起了,她们也担心池梨是个不好相处的娇小姐,怕她来了家里后会到处惹事生非,别说她俩想太多,就凭池家夫妻这么些年对女儿的过度溺爱,池梨没被宠成娇纵小公主,全靠自身品性好。
所以这也算是一场双方的另类‘相看’?
虽说不管池梨是不是个好相处的姑娘,只要池秀才与许家外祖跟两位舅舅做下了决定,任凭两位舅母再如何不愿,也没办法反对就是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捏着鼻子供着她,反正池梨就算是去读书,也就那几年的事,忍一忍就过去了。
在决定送女儿去妻子娘家那边读书后,池秀才是既放下了一件心头大事,又开始不舍起来。
“泊河府距离南淮府那么远,今后要见梨儿一面可就难了。”
听见丈夫的嘀嘀咕咕,许氏也是感同身受道:“是啊,除了那次之外,梨儿就没离开过我们身边那么久,这会儿冷不丁要将孩子送出去那么远的地儿,还是感觉有些不舍。”
“但为了梨儿的将来,我们再不舍也得忍着。”
池秀才翻了个身,伸手安慰地拍了拍妻子的背:“若是实在不舍,等岳父岳母回程时,你便带着梨儿跟着去吧,在那边多待些时日再回来,我知你也想家了。”
池秀才自己是走不开的,他私塾里还有那么些学生都等着他上课呢,女儿的前程重要,别人家孩子的前程同样重要,他身为夫子,万不可以一己之私耽搁学生学业。
“也好,我跟着走一趟,帮着给梨儿安排妥当了再回来。”
到底还是放心不下,许氏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听从丈夫的建议,趁着这次机会带着女儿一起跟着父母回娘家。
既已决定好,那该准备的就得开始准备起来。
在今后几日,池梨发现她娘突然变得异常忙碌起来,出于关心,她找机会多问了一嘴,结果却得知她娘准备跟她一起去泊河府的好消息。
虽然说池梨早就不是那种去哪都要家长陪同的小孩子了,但不得不说,在知道许氏要陪她一起去外祖家时,池梨最近心情确实变好许多,连带着读书时都积极了不少。
许家人来了后,最常与池梨相处的不是两位舅母,更不是与她年纪接近的表姐妹们,而是两位舅舅。
许家两位舅舅都是进了学的,大舅与池秀才一样,都有秀才功名在身,二舅略差点,但也是位童生,大家都是读书人,凑一起光是交流学习心得,都很有话题可聊,且他们彼此学识水平相近,说的话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