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酋长顿时两腿一软,跪地拜服:“上国使臣息怒,下国小王不知上国礼数,恕罪恕罪!”
反抗?安息才多少人口,没见隔着一个葱岭,几百万人头滚滚么?
直接弄死周林不难,全灭这股使团也不难,后果是赶紧收拾东西,安息国上下集体跑路。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孔照一听继续讲要出事,赶紧站起来说话:“各位说的都有道理,总结各位的观点,不外做事先用人,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湖广总督江朝宗称病,那便安心养病好了。两江总督韩宗,资历威望足够,可调任湖广,主持大局。两江官员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孙相乃事功之首,还请辛苦一番,兼任两江,督促地方尽快清欠。”
下了决心的承辉帝,果断的连续拟旨,礼部尚书李清分别给孙化贞和韩宗的圣旨后,双手递给孔照等人审阅,无异议之后,孔照用印,表示该重大调整内阁集体通过,最后交给承辉帝用玺印。
因为尴尬,往日发言积极的梁道远扭了扭身子又坐稳,决定缓一缓,看看风声再说。如同是商量好的一样,孙化贞微微皱眉,李清若有所思。
尤其是准【便宜行事】意味着两江治下,三品以下(不含三品)官员,孙化贞可以先处理了再上奏理由,四品以下,可以先斩后奏。这权利就大的不得了!
承辉帝在决断之前,特意问一句:“孙卿,如卿往两江,欲如何行事?”
只不过上一次在东边,罗斯帝国的损失不大,放弃东进的原因更多因为太过遥远,怎么打都是必输的结果,被打疼之后,无奈的接受。
孔照倒是没在意贾琏,毕竟两人差距太大了,倒是梁道远这个次辅,有点尴尬。
承辉帝口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赐尚方宝剑,准便宜行事……钦此。”
这道圣旨里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赐尚方宝剑,准便宜行事。】
孔照一看大家不约而同的沉默,开口道:“陛下,看来诸位同仁没想好。”
梁道远坐下后,都不用等承辉帝点名,孙化贞站起来作揖行礼:“陛下,诸位同仁,西域之事,王太尉思虑周全,老成谋国,在下无异议。郧阳之乱,看似军事,实则为民政。民乱始于去年青黄不接之时,各位皆有州县履历,不难想到百姓不到活不下去,不会铤而走险。臣以为,当先整顿湖广吏治,好好查一查地方官员如何官逼民反。否则,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军事上,周边各州县,当前应以稳守为主,稳住局面,限制民变范围,处置地方官员,给百姓一个交代后,再行招抚可事半功倍,而不该像去年那样,直接派兵镇压,军心民心不在,自然是连战连败。”
眼前的情况是西域方面,敢于反叛者,无论是贵贱,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敢反抗,自然就只能乖乖的就范,所以王子腾才上奏称,错过这个时机,再想改土归流编户齐民,建立行省,难度会无限放大。
两江地面上,一百年来出了多少进士举人,如今在朝为官的又有多少人?
李清抱手作揖,以示歉意,继续:“臣看过去年郧阳地方上的奏折,春季多有洪涝灾害,百姓本就民生艰难,朝廷也下旨免了郧阳及周边数州一年的税收。为何还出现民变呢?原因不外有二,一为地方官员赈济不力,甚至毫无作为,二则可能是朝廷免了地方一年的税,地方上的官员却没有执行,而是继续收税,进了官员的口袋。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所以,两千年后,人们冠以【复兴】之名。
一顶巨大的黑锅扣两江地方的士绅脑袋上,【形同自立】,这是要压死人的帽子。
张廷恩悻悻的抱手致歉后,继续开喷:“两江地方上动辄以税收比例说事,只想着享受朝廷给的便利,不愿意负担应有的责任。依我看,两江地方的士绅所为,形同自立。”
有个问题承辉帝和阁臣们不是没想过,就是一旦改土归流编户齐民,西域边远地方的土司们,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土皇帝当的好好的,头上多了个爹,多半是要闹事甚至反叛。
孙化贞之后是李清开口:“西域贼首远遁安息,朝廷应遣使臣要人。不给交代过不去!王太尉用兵狠辣不假,然则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臣以为他并无错处。今王太尉三辞帅印,臣以为可以缓一缓,待安西土酋明确答复再论王太尉去留。御史台有的臣子,总想搞个大的,也不看看时候。将士们在外作战,风餐露宿,为国卖命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忧谗畏讥,能不寒心么?陛下应斥责督察御史,令其管束下属。”
改土归流知道吧?这个说法的另外一个解释,编户齐民!
她一直都在,只不过有时候生病了,等病好了,又回到名为世界的棋盘前。
承辉帝沉默良久,迟迟没有开口,他真的有点为孙化贞担心,同时也知道,孙化贞说的都是真心话,也知道他说的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现实。
承辉帝接过话:“既然如此,朕也只好点名了。梁卿先说说,西域之事,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