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46章 一群外行

第346章 一群外行

说,中原王朝是最农耕时期最适合种地的地方。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出现了多个百年以上的朝代,漫长的和平时期,周边没有对手,可不得优先内部么?
    地理决定了国家最根本的性质。
    古代的欧洲,要不冷的要死适合种燕麦,要不山多地少的西班牙,真正适合耕作的就是法国那一片了,英伦三岛适合种土豆。
    北欧为何出海盗啊,还不是不适合种地,只能出去抢啊。
    扪心自问,种地就能养活自己,为何要冒险出海去讨生活呢?
    第一站是九门镇守军,各门人马汇聚校场。名义上贾琏还兼着代九门统制,实际上除了开始去呆了一天,贾琏就没再去找不自在。
    现在看看校场内,九个方阵,每个方阵五六百人的时候,贾琏只是沉默地看着,没有开口点评。
    副统制与九个校尉上前参见,李亨下马还礼道;“兵部各位长官落在后面,需要等一等。”
    九门副统制以及各位校尉的脸都绿了!别以为站队列容易,时间一长队伍肯定要变得松散。
    说起来九门镇守军有日常的守备任务,训练方面抓的不如三大营。更别提跟贾琏亲自带出来的神机营。
    奈何李亨坚持要等兵部的官员,副统制等人也只能陪着等!好在这是深秋,不然身上披甲太阳一晒能热死人。
    贾琏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九门镇守军的装备上,一个校尉领兵一个营,人数在500——1000。这一点东西方差不多。
    眼前的九门镇守军一个营之中半数人装备了火绳枪,剩下的有刀盾兵、长矛兵、弓手,没有马队,这是军队的功能决定的。
    为何没有全面换装燧发线膛枪呢?贾琏闭着眼睛都能知道答案,成本 凑合用。
    这就是没有强大外敌的前提下,朝廷的心态。真不要小看这点成本,大周在册的军队,不算水师,人数在五十万左右。
    按照三分之一的人装备了火绳枪计算,那就是十五万的数字,全部换装得多少钱?反正能凑合,何必浪费钱?
    历朝历代对于兵器的管制不算特别严格,严管的是甲。以唐朝府兵为例子,当兵的自带兵器干粮,甲胄由军方负责。
    也就是北宋比较特殊,兵器管制严格,民间习武者用哨棒和朴刀。
    大周兵器管制为火器与甲胄,民间不可私藏二者,违背了做谋反论罪。
    为啥限制火器而不限制弓箭呢?因为弓箭手很难练,火枪随便一个正常人,最多一个月,就能开枪杀人了。
    兵部的官员终于来了,李亨上前见礼请教:“如何校阅?”
    贾琏依旧站在一边没说话,不过他的注意力放在校场上,看着已经开始松散的队伍,微微皱眉。
    前后不过站了一刻(十五分钟)的时间,队形就开始有点乱了,这兵练的不行啊。
    兵部为首的左侍郎郑大人直接问:“贾大人是带兵的行家,您说怎么校阅?”
    贾琏没想到他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善意的么?肯定不能啊!
    这莫名其妙的恶意,其实根源不难发现,不就是担心勋贵一方重新夺回军事方面的权力么?
    兵部管辖范围有后勤军备、人士调动、编制、战略。勋贵一方只管带兵打仗,实际过程中会侵夺兵部的诸多权力。比如说发军饷,后勤采购。
    说穿了,兵部也是限制勋贵的一环!
    对贾琏的敌意当然是因为他的勋贵家庭,以及他明明是个文官,带兵打仗还没输过。
    贾琏对此问题的应对是语气很冲反问一句:“郑大人,什么时候兵部愿意放手校阅权了?”
    郑大人没想到贾琏态度恶劣,觉得被挑衅了,读书人嘴上不弱于人的毛病暴露:“怎么,贾大人连行军,阵法都不懂么?”
    李亨看见两人之间出现了火星子,呵呵一笑的后退,并没有制止两人的发挥。李亨内心笃定,贾琏不会输。
    “贾某颇为困惑,郑大人最基础的军事常识都不具备,是怎么有脸在这个位置上呆着的?”贾琏真是一点都不惯着兵部老爷,现在不会惯,将来也不会,在贾琏的计划中,兵部是很重要的一环,怎么可以让给外行来把持呢?
    郑大人很明显的红温了,身边的右侍郎拉了拉他的衣袖,这才冷静下来,眼神不善的问贾琏:“贾大人,请指教,在下何处表现不知兵?”
    贾琏脸上不屑的表情依旧,抬手一指校场道:“进校场看一眼就该知道,接下来的校阅毫无意义!”
    这话激怒了郑大人的同时,也把李副统领给惹急眼了,跳出来道:“贾琏,说话要有根据,怎能凭空否定他人的成绩?”
    【怎么这位跳出来了,这不是给老子添乱么?】贾琏看一眼李副统领,心里很是恼火,本来针对的兵部,你出来挡子弹?
    贾琏转头看看李亨,言下之意,【你觉得呢?】
    李亨继续后退一步笑了笑,【你自由发挥!】
    贾琏这才回头,面对两个不服气的还跳出来的家伙,抬手一指校场内:“睁大你们的狗眼看看校场内的队列成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