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对这两家公司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规章制度和人事调动,慢慢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精气神,让它蜕去一些老国企的弊端。
经过一天的研讨会议,在双方自觉的妥协和让步下,合作的方向也很快就决定了。
刚好康驰的通用经验也不多了,接下来搞无人机航母,及舰载装备集群研发计划也需要大量的升级尝试,对经验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收割生产线设备上的经验。
而且以银鹤的特点,它在民用领域也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未来市场,反而是更大的,对人才的需求只多不少,区别只是他把工厂拍在哪,需求就在哪。
随便搞出一项技术,都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生死存亡。
因此当听到康驰愿意尝试和哈飞合作之后,除了少部分高层管理,有些担心之外,大部分人对他的态度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非常热情地给了他個隆重的欢迎仪式。
华国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当场承诺道:“只要是康总点名不用的人,我们绝不会偏袒一句,到时候我们会想办法安排他们的去向,绝不让你们为难。”
如果康驰愿意带着技术和设备入股哈飞,大家不用挪窝,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当康驰一下飞机,看到几十个人拉着‘热烈欢迎康驰博士莅临哈飞工业参观指导’的横幅,以及在寒风中翘首以待的领导们,顿时就愣住了。
虽然康驰并不善于谋权,但他善于科研啊。
所谓的视察,其实就是到各大生产线走一走,这摸摸,那摸摸,
那些生产设备上积累的经验,就直接变成了他的通用经验。
其实以前他就考虑过收割生产线的经验,但大秦光学以旧换新的政策很早以前就建立起来了,去大秦的售后仓库走一波,比这大动干戈的视察便捷多了。
再加上通用经验一直以来都还算宽裕,所以康驰一直也没这么干。
通用经验+9854,
通用经验+11798,
通用经验+2345,
……
这些大型生产线设备在积累了1-3年的经验后,经验早就溢出了,每台都是一笔巨款,光是大汉硅业钢城总部,就直接给康驰贡献了三百多万的通用经验。
为了给以后可能出现的产业升级留下余地,每种设备康驰也有几台没动,以后有升级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运到盘古基地升级。
大汉芯业成立才没多久,而且将来如果有精力来搞产业升级,优先级最高的就是大汉芯业,因此康驰这次放过了它,在视察完钢城分公司后,又在平江视察了一波,最终回到东阳,对大唐重工和大秦光学吸了波经验。
这波开年视察之行,最终让康驰收割了足足一千五百多万的通用经验,将来的底气更足了。
然而他的反常举动,却在整个集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毕竟集团成立三年以来,康驰还从来没有这么大动干戈地视察过生产线,这让很多人都在揣摩着,他是不是在释放某种信号,就连集团的高管群里,大家都忍不住展开了讨论。
【大汉硅业-方强:你们说康总是不是对我们的生产效率有点不满?】
【大秦光学-方启明:我觉得有可能,好像我们的产能一直都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我要是康总,估计早就有意见了。】
【集团总经理-张晴:康总视察的时候有说什么特别的话吗?】
【大汉硅业-明雨晗:好像没有,不过我注意到康总有个奇怪的动作,基本上生产线的所有设备,他都亲自上前一个个检查了运行情况,就感觉他好像是在检修设备。】
【集团总经理-张晴:那我就理解了,康总应该是觉得这些设备运行了这么久,想看看它们现在的状态和他预期的符不符合,毕竟这些设备大部分都是他以前带着团队亲自搞出来的。】
【大汉芯业-王浩文:懂了,康总这是在强调售后服务和顾客回访的重要性!】
【大唐重工-严辉:别瞎猜,我们造的东西怎么可能才两三年就出问题,除非你们没有及时保养维护。】
【集团总经理-张晴:严博士分析得有道理,那大家以后多注意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且每季度汇总一次给康总过目,其他的按计划走就行了,不用特别调整。】
【收到!】
随着话题的结束,明雨晗突然又来了一句:
【对了,康总刚看到我的时候,好像说了一句我们公司有点阳盛阴衰,难得看到一个美女之类的话……你们说康总是不是觉得我们公司以后应该多招些女性职员?】
群里顿时沉默了片刻。
然后,突然就热闹了起来。
【大汉芯业-王浩文:卧槽,康总这是想在集团里找个老婆?】
【大秦光学-方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