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赶紧找个借口推了。</p>
刘泰德这人好面子又好钻研人际关系,把这种事看得很重。</p>
可夏阳江却与他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p>
事情越多,责任越重。</p>
自然是能推就推。</p>
只要他推得快,责任就赶不上他。</p>
庆元帝眉头皱起,有些不喜地看着几个阁老。</p>
这几年来,他手底下的人真是一个不如一个了。</p>
连要他们推荐个人都推荐不来。</p>
他又有了要撸人官职的念头。</p>
但想想才抓了一个刘泰德,要是再撸一个尚书,恐怕会朝野震荡。</p>
只能暂时把这想法压下来。</p>
“可还有别的人选?”</p>
庆元帝语气有些淡,脸上表情一看就有些不耐烦了。</p>
“这……”</p>
王阁老还是没有吭声,另外两个阁老在冥思苦想。</p>
突然。</p>
庆元帝想起了什么。</p>
“不对,朕倒是忘了,还有一个人……”</p>
他脸上露出一些喜意。</p>
“此人必定能胜任!”</p>
不说另外两个阁老,就除了一开始说不参与就一直没反应的王阁老都好奇地抬起头。</p>
“陛下心中已有嘱意的人选?”</p>
想到那个人,庆元帝总算是高兴了一些。</p>
“不错。”</p>
“先太子之师,户部尚书赵成书。”</p>
“朕过年前,已经派了人去请他,那时便收到了好消息。”</p>
“前一段时间,路上雨雪不停,赵师傅的行程被耽搁。”</p>
“但一路上走走停停,如今估计也快到京城了。”</p>
说起这个人,庆元帝总算是露出了一些满意的表情。</p>
他的大儿子,大周的太子殿下英年早逝。</p>
大儿子死后,本来是户部尚书,兼太子少保的赵成书病了一场,没多久也称病辞官。</p>
庆元帝与自己这个大儿子感情不大深,但却颇为看重赵成书的办事能力。</p>
所以他一开始就批准赵成书辞官的申请。</p>
而是批准他回家休养,后面还会召他回朝继续效力。</p>
这人无论是在文人还是文官中,都拥有极高的声誉。</p>
如果是他来主持此次会试,必定不会有人质疑!</p>
庆元帝说完后,几个阁老表情各异。</p>
王阁老不知道在想什么,依旧没有开口。</p>
夏阳江也是脸上一喜。</p>
“陛下说得极是。”</p>
“有赵师傅坐镇,此次会试必能正常举行。”</p>
赵成书做礼部尚书的时候,在朝中一向颇有声望。</p>
而且他文章写得好,天下学子不少都以他的文章为范文在学习。</p>
这样的人,在闹出了这么大事情后来接手这个烂摊子,确实是最好的选择。</p>
但马英伟却有些为难。</p>
因为赵成书,也是他的老师。</p>
所以他是知道一些事情的。</p>
马英伟如实说道:“陛下,赵师傅阔别朝廷多年,一回来便担此大任,恐怕会有不妥。”</p>
“而且……”</p>
“听闻赵师傅去年收了个徒弟,今年也会参加会试。”</p>
“臣以为,应当让他避嫌比较好……”</p>
庆元帝提出了这个人后,就没想着换了。</p>
毕竟换也换不到更合适的人选。</p>
他直接说:“徒弟参加会试又如何?”</p>
“赵师傅作为主考官,还敢给自己徒弟好的名次,说明这徒弟的实力绝对不怕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