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96章 儒圣降临,新学大世,天命之说

第96章 儒圣降临,新学大世,天命之说

   是啊。
    这个问题,他们还从来没有想过。
    为何他们看到的视角,听到的大道之音,是一位穷困潦倒的老者。
    对此,陈恪想起殿下的口中故事,不卑不亢的回应道:“诗中主人,乃是一位科举不成,四处奔波,投效无门的老文人,空有慈悲心,却没有雷霆手段,郁郁终生,杨某是想借这句话,立命明道。”
    “听伱的语气,好似这句话不是你所写?”大儒梁文公笑问。
    “并非是我,另有其人,乃是一位故友所送,希望我能走出困境,不坠青云之志。”
    陈恪没有想着将这句话占为己有,这句话毕竟是殿下的。
    “只是我看到此言有感而发,所以才有现在的我。”
    这话让不少人连连点头。
    此子有赤诚之心,实属难得。
    他们也清楚,如果不是陈恪,这句话也无法发挥引来玄鸟异象,就变成了只是一句话而已,当然了,这句话也很重要,好比泉眼,没有它,就没有泉水。
    “此人真是有一颗济世安民的心肠!”
    “有如此胸襟,一定是一位隐士,身负大才。”
    “确实惊艳,小隐隐于市,果真如此。”
    不少人开始夸赞陈恪口中的这位故友。
    文圣对他表现更加满意,轻轻一笑道:“比起这句话,重要的是,你的悟性资质皆是上乘,老夫正巧在巴蜀之地设立书斋一座,小友可有兴趣,来坐一坐?”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文圣的意思,是想收陈恪为徒吗?
    但说实话,也在情理之中。
    眼前这么多位大人物纷纷来到朝堂。
    不少官员心中已然有数了。
    这些大儒都是看到儒道异象,接踵而来,都是想来挖走陈恪的!
    要知道,很久之前,文圣座下可是有三百弟子,个个都是人中之龙,哪个不是地方大吏,朝廷肱骨。
    可惜的是,早在数百年前隐世之后,就已闭门,不再招收弟子。
    现在居然为了陈恪破例了?
    包括周围大儒都是诧异。
    他们前来,不就想将这位惊世之才,收入书院之中吗?
    书院的发展、规模、名气,全靠弟子是否优异。
    院里的大才越多,书院越出名,名气就更大。
    他们想不到,堂堂文圣,也要来跟他们抢学生。
    正当所有人诧异的时候,陈恪却说出了一番更为让人震惊的话。
    “多谢文圣好意,您的书斋,有空我一定去,只是暂时没有这个打算。陈某要职在身,身负王命,多有牵挂。”
    这小子居然拒绝了!
    圣人的徒弟名额,多少人都求不来的!
    年轻士子皆惊愕不已,想不到这小子如此狂傲,连圣人都看不上?
    而陈恪之所以拒绝,自然是有缘由的。
    首先,他的大道,是在世间修行,为寒门开太平之道。而不是去圣人之下研经,当书童,这不符合他的道。
    其次,他每日需要观阅大量藏书,放眼中土天下,只有文渊阁的藏书最多,积累了上千年的藏书。
    最后一个理由是,他不能离开六皇子殿下。
    如今的他,除了校书郎外,还有一层身份,乃是六皇子帐下门客。
    虽然殿下没有将这个身份当回事,可他自己不能不当回事,还是要恪守臣子的本分,待命在侧。
    他虽然很尊敬圣人,但也有自己的想法。
    苏文圣一眼看出他心中所想:“原来你是不想离开帝京,身负不少责任。”
    他并没有露出恼意,反倒是更加赞许的点点头,面上欣赏之意更浓。
    “其实也有解决的法子,老夫收你做记名弟子,即使你不用前往书斋,也是可以的。”
    文圣又给了一次机会。
    陈恪也没想到对方会如此给面子。
    这若是再拒绝,就是不识抬举了,于是他十分恭敬的行了大礼:
    “陈恪见过先生。”
    见此一幕,其他大儒皆是长吁短叹,对于自己错失机会深感遗憾。
    陈恪大才,谁能收其为徒,就能让自己一脉大放光彩。
    显然他们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苏文圣看向诸多儒道大能,认真道:“老夫隐退上百年,在教书一事上颇多感悟,同时对未来充满忧虑,五百年之数已经渐渐见底,如今尚未出现新学,以及定鼎天命者,诸位也要多加努力才是。”
    这番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五百年乃是儒家观念中的一个轮回,也是王朝气数的一个转折点。
    世有五百年天命一更换的古例。
    可是如今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还是没有新的、影响天下的学说诞生,也没有能接任大炎正统的继承人定鼎。
    五百年轮回若是过去,新学没有产生,上一任王朝没有争夺到新天命,那大劫就会到来,王朝的气数也会彻底衰落。
    说白了,这个世上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