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唐第一皇子 > 第41章 关中蝗灾

第41章 关中蝗灾

    一骑快马打破了长安城的安定祥和。
    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被一道旨意惊动,纷纷朝着太极宫赶去。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焦急沉重之色。
    入宫之后,甚至于不少官员发现,宫内的景象也极为紧张。
    等到一众官员赶到太极殿的时候,便发现这长安城里正六品以上的官员已经全部到位。
    甚至于还从人群中看到了关中各县的县令也在其中。
    就在众人心中担心这次关中遇到的灾害有多大的时候,随着内侍太监王公公一声高喊,李世民也终于走进了大殿当中。
    只见那李世民身着龙袍坐于皇位之上,目光一一扫过朝堂上的众臣,眼神中满是复杂之色。
    “臣等拜见陛下!”
    随着众臣见礼完毕,李世民才让众人免礼平身,轻咳一声之后,便看到那长孙无忌走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接到关中各县奏报,自贞观元年冬日起,各地就鲜少降雪,入春之后,更是滴雨未见。”
    “各地旱灾出现端倪,各级衙门已经做好准备赈灾,修建水渠水车,引河水灌溉农田,方缓解关中旱情,但恰逢此时,关中之地却突发蝗灾。”
    “蝗虫三日内席卷关中各县,蝗虫已经靠近蓝田,各地庄稼还未来得及收起来,便被蝗灾侵袭,颗粒无收!”
    一众臣工还没有消化完消息,就听到了长孙无忌抛出如此大的消息,一时间震动不已。
    关中之地人口百万之巨,如今听长
    孙无忌的禀报,岂不是说他关中之地已经是颗粒无收了?
    数百万人遭到灾情,还是在关中之地,这件事情已经不是单纯的蝗灾那么简单了!
    朝堂之上。
    随着长孙无忌这一段话,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尤其是李世民,这时候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早在冬天的时候李宽就提醒过自己。
    那时候李世民以为只要自己调集足够多的粮草,那么就不会出事儿。
    而他也确确实实是这么做的,自冬日以来,他让长孙无忌调集粮草共计一百万石。
    但是面对眼下的关中蝗灾,李世民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李宽当时的警告。
    此番蝗灾,算是他登基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即便是突厥当年趁势南下的时候,也不过如此了。
    想到这里,许久不说话的李世民,这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可有办法应对当下关中蝗灾?”
    而此时,李世民抛出来的问题,如同石沉大海一样,并无人应答。
    倒是有些人在交头接耳,似乎在犹豫什么。
    此情此景李世民可以说是早有预料,此时脸上也没有意外之色。
    而是停顿了一下之后,接着说道:“关中先是大旱,后又兴起蝗灾,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灾,我朝廷身为天下万民之表率,应当稳定关中之地。”
    “赈灾所用粮草朕已经连夜让人开是准备,房玄龄何在?”
    既然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那李世民就只能自己来了。
    “
    臣在。”
    “长安城内尚有多少粮草?”
    “启禀陛下,长安城内粮草共计四百万石,足以支撑长安城半年之用。”
    “若是算上关中之地的灾民呢?”
    听到李世民这么询问,房玄龄顿了一下,随后道:“足以供应一个月的时间。”
    李世民微微颔首,随后开口道:“如此,便也能够撑到各地粮食进入关中之地。”
    其实房玄龄早就知道户部粮草调运一事。
    聪慧如他,从李世民将他叫出来询问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李世民的意图。
    让他说出来这些粮草的数量和之后朝廷的应对,无非是为了稳定朝堂罢了。
    真正让房玄龄感觉到疑惑的是,这粮草如此早的调运,难不成陛下早就知道了今年的大灾?
    就在房玄龄心中疑惑的时候,李世民的声音再次响起。
    “诸位爱卿,此番大灾朝堂上下当勉励同心,各地不可驱赶逃难的灾民,若无力收容,便发放口粮着其来长安城避灾安置。”
    “臣等谨遵陛下谕旨!”
    不得不说,虽然这灾情来的突然,也让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人始料未及。
    但此时李世民还是表现出来了一个合格皇上该有的表现。
    因此当一众朝臣听到李世民的这道谕旨之后,心中也莫名的安定下来。
    散朝之后,便纷纷开始着手准备赈灾一事。
    只是朝堂虽然暂时稳定下来,但李世民的心情却算不上好。
    登基一年,前面应对突厥一事让他极为自信
    ,如今被蝗灾当头给了一棍子,换谁谁也郁闷。
    御花园内。
    李世民将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杜如晦等人找来。
    眼见李世民神色难看,几位肱骨大臣也是有些不太敢说话。
    片刻之后,才听到那李世民开口说道:“无忌,你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