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榕笑道:
“敌人不会等着你逐一吃掉吧,敌人也会集中的。那样就还是三万打十万了。”
郑恭寅虽然不懂,但听到这里,也觉得向小强讲的有些想当然了。敌军凭什么就分散在各处?你会集中,他们就不会集中吗?特别是看到朱佑榕也提出异议,郑恭寅捏了把汗:向小强啊向小强,你千万可别是个绣花枕头啊!
向小强就等着她这么问呢,便点着头笑道:
“问得好。我们这是说步兵。一般的步兵部队,肯定不会让你轻松的‘虎入羊群’,他也会收缩兵力,把羊群变成虎群。但我们讲的是坦克作战。假使我们把坦克集中起来使用,敌人一般是集中不起来的。”
“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那个建制。现在一般的各国军队,都只有坦克营、坦克连,坦克团都很少。清军,更是只有坦克连这一级别。每连只有十几辆坦克。更多时候,他们是拆成坦克排用,每排只有几辆坦克。因为他们有庞大的步兵部队,必须把一千多辆坦克尽量的分散开来,均匀的掺进步兵中,去加强他们。在他们眼里,坦克不过是有机枪和火炮的、能开动的钢铁碉堡罢了。既然是能移动的钢铁碉堡,那自然是为步兵提供掩护,就是跨越铁丝网和壕沟,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并让步兵们躲在后面前进,仅此而已。”
郑恭寅道:
“不就是这样吗?要不还怎么办?”
向小强刚想讲“集中使用”和“大纵深突击”时,突然心中一怔,意识到现在还不能讲得太深入。一来这是第一堂课,要海陆空先铺开了讲一遍,不能钻入太具体的问题,二来让朱佑榕在军事问题上对自己充分信任之前,不能讲一些太过惊世骇俗的东西。朱佑榕很聪明,不是傻瓜,如果现在就贸然说组建装甲师、装甲军团,一旦她认为自己是哗众取宠,那就前功尽弃了。
向小强清咳一声,笑道:
“这个问题,也是给陛下留的课后作业。陛下课后可以想一想,第一,坦克既然不是‘有机枪和火炮的、能开动的钢铁碉堡’,那么,它是什么?第二,这样一种有着良好机动『性』和突破能力的兵器,究竟应该怎样使用?第三,我们有坦克,敌人也有坦克,而且比我们还多。我们应该怎样更有效率的使用坦克,做到以少胜多?呵呵,陛下可以结合我们讲过的坦克的特点,展开想象力,天马行空都可以,不必有什么羁绊。可以多想几种答案,互相比较一下。重要的是一定要自己想,不要去看参考书,得出自己的答案以前,不要被别人的所谓‘专业意见’先占据头脑。”
开玩笑,向小强这已经讲的东西,就够前卫的了。要是朱佑榕再去咨询那些“老朽”,非被他们批得体无完肤不可。一定要朱佑榕自己得出答案。以她的聪明,再加上今天讲的东西已经印在她脑子里了,她八成会得出正确答案的。一旦“坦克应该集中使用、大纵深突击”这个道理被她自己想出来,别人就不容易抹杀了。
朱佑榕很认真地道:
“好,这三个问题,朕记下了。朕一定自己想。”
向小强笑道:
“那好,我们刚才讲了陆战,讲了坦克,我们再来讲海战……”
这种从陆战一下跳到海战的讲法,朱佑榕很喜欢,这等于是一下换了脑子,开了一片新天地,她的兴趣又被一下调起来了。郑恭寅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海陆空全能讲,而且能结合起来讲,这正是他欣赏向小强的原因之一。
向小强讲了一会儿海战,潜移默化地让朱佑榕“自己悟出”:制海权要靠制空权来保证,就点到为止,不再深入了,又留了两个问题让她课后去想,然后话锋一转,又讲起空中力量,讲到航空兵除空战外的重要任务:配合地面、海上协同作战,又讲了很有前途的俯冲轰炸机。他结合实际,指出对付清军列车炮那种目标,水平轰炸机不行,要靠俯冲轰炸机。从而进一步得出:有效的配合地面、海面作战,主要靠俯冲轰炸机。然后,他又很前卫地引出了“强击机”的概念……
直到第一节军事课结束,朱佑榕依然听得意犹未尽,追着向小强提出问题。
郑恭寅也摇摇头,啧啧感叹:
“小向讲的课,真是超出陆军部和陆大那些退休老朽十倍不止。那些人,上来就跟你讲要怎么样要怎么样,却从不讲为什么怎么样。既听不懂,也记不住。但再一听小向讲的,几句话,复杂的道理就印在你脑子里了。啧啧,真是不一样。榕榕怎么样,舅舅没找错人吧?”
朱佑榕也叹道:
“舅舅说的不错。说要给我开军事课的时候,我还不怎么乐意呢,现在才知道,不听真要后悔的。……我得谢谢向老师。然后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