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史上第一豪横 > 第170章 我养你!

第170章 我养你!

笑着问道:“叶大人,听说你夫人刘月娟,和荆州魏大人是亲戚啊,对不对?”
    叶坤点头:“魏大人,是月娟小姐的舅爷爷。不过,可能不太亲近吧。”
    秦才卫皱眉:“为什么不太亲近?”
    叶坤叹气:“月娟小姐的母亲侯氏,就是魏大人的亲外甥女啊。如果魏大人关照一点点,把侯氏夫妇调去荆州为官,侯氏就不会死的。”
    “这……可能是魏大人太忙,没有关照到吧。”
    秦才卫苦笑,抱拳告辞:“我回去休息了,不打扰叶大人。”
    “我送你吧,秦公子。”
    叶坤亲自送客,陪着秦才卫前往驿馆。
    一路上,两人拉着手,十指相扣,都默默无语。
    来到驿馆前,叶坤松开手,抱拳道:
    “如果没人来打我,大约在两个月后,我可能会去荆州拜访魏大人。到时候,再去看望兄弟。”
    秦才卫有些感动,主动握住了叶坤的手:“叶大哥,我……等你。”
    “一言为定。”
    叶坤告辞而去。
    次日一早,叶坤命令亲兵,带着摇摇椅和水车,还有精选的瓷器,送去驿馆。
    秦才卫收了礼物,留下一百两黄金,让转交叶坤。
    还有一个鸳鸯戏水造型的玉佩。
    这玉佩,算是定情信物吗?
    叶坤留下玉佩,拿一百两黄金去结账,算是自己购买的水车和瓷器。
    这叫做公私分明。
    上午又有现场会,是关于水稻播种育秧的。
    大鼎国的水稻种植,大多还是直接播种,育苗插秧的农户不多。
    因为田地比较多,育苗插秧的话,和采桑养蚕赶在一起,大部分人家忙不过来。
    但是直接播种,有许多坏处。
    稻种浪费大,产量低,前期也特别浪费水,还错不开农时,只能耕种一季。
    叶坤雷厉风行,全郡推行水稻插秧移栽,禁止直接播种。
    同时稍微减少水稻面积,大多数旱地,种植高粱和豆类。
    水肥条件特别好的地方,试验双季水稻。
    试验田里,叶坤亲自带着负责农业的官员,下田体验生产,按照后世的方法,播种育秧。
    有些老家伙不堪其苦,主动辞职。
    叶坤刚好换人,从底层将有经验有文化的种田专家,提拔上来。
    一手抓农业,一手抓练兵,还要负责技术研发,叶坤忙得七荤八素,四脚朝天。
    还好老何能干,给叶坤分担了许多压力,在麦收之前,带领工匠们,又打造出五台水力锯床,五台人力锯床,全部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四月中旬,正式开镰收麦。
    叶坤命令部队,帮助百姓抢收麦子,每个百户村,进驻一百人,自带粮食和炊事班。
    麦子本来也没多少,三天之内,全郡麦收工作,大致完成。
    叶坤不管产量多少,直接收一半,作为赋税。
    百分之五十的税收,实际上很重很重。
    但是境内的豪绅,实行租田制,都是这样收税的,不管老百姓死活。
    叶坤提供了大量农具和牛马,还组织兵卒帮忙收割,前期又开大食堂,付出太多。就算收取百分之五十,也远远不能回本。
    老百姓们都会算账,所以对于百分之五十的税率,一点意见也没有。
    没想到,叶坤却又宣布:
    “大家上交的麦子,我一粒不取。因为有些乡亲,去年耽误了耕种,家里没有麦子。所以,本季收上来的麦子,平均分给那些没有收成的家庭。从下一季开始,税率下降为十税三。乡亲们的收入,我只要三成!”
    文景之治,三十税一。
    朝廷里的钱和粮食,都用不完。
    只要不打仗,生产就会快速恢复。哪怕是三十税一,各郡县的这点公务员,也吃不完。
    这个消息一出,东巴郡几乎是普天同庆,老百姓奔走相告,对叶坤感恩戴德。
    可是那些乡绅土豪们,却不满意了,强烈反对。
    第三天一早,郡守府门前,就来了二十多家豪绅,吵吵嚷嚷,要见叶坤。
    叶坤登堂议事,看着那些豪绅,皱眉问道:“各位父老结伴而来,有何指教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