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劝钟繇,分粮草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劝钟繇,分粮草中

?避暑吗?
    可怜陈登和陈矫2人,自徐州千里奔波至此,唯1的收获却只有:天下能人何其多也,我等仍需努力方可!
    2人知耻而后勇,已暗下决心:
    等颜良至此,他们2人便返回陈留,从此努力学习提高,力争早日为主公赵旻立功劳。
    ^*>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满宠以1己之力,成功让两大徐州名士亲身体会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钟繇闻言捋须不语。
    他方才对杨彪的表态便足以证明:他已愿投入赵旻麾下,只是需要1个台阶。
    陈登暗暗叹了口气,躬身行礼,取出台阶…也就是陈群的秘信。
    “元常先生,我乃广陵陈元龙也,此乃长文兄之秘信,请先生亲启。”
    钟繇捋须颔首:“我已听文先兄提及此事。元龙,咱们非是外人,令尊汉瑜兄与我相识多年。”
    说着,他接过陈群的秘信,略略看了1眼印玺后揭开泥封。
    他匆匆展开简牍,略略看了1遍后,脸色微变。
    他卷起简牍,脸色有些凝重,看向陈登,沉声问道。
    “元龙,长文而今何在?”
    步骘立于船首,亲眼目睹船队自泗水转进兖水,暗暗松了口气。
    1切均在他预料之中。
    他在射阳确实耽误了1日。
    新任广陵太守乃陈登胞弟陈应,其人分走了十万斛粮食。
    除去赔偿渔民的4万斛粮食之外,另外6万斛,陈应需要运往琅琊及东海,分给臧霸大军食用。
    1斛为1石,按照东汉度量衡,大约为后世的2十7市斤。
    千余渔民,每人平均可分到千余市斤糙米,在这个5铢钱被董卓老贼玩坏的时代,这绝对当得起“可观”2字之形容。
    渔民们省吃俭用,外加打渔种田补贴家用,足够其1家吃用3年有余。
    步骘对陈应分走3分之1的粮食毫无异议。
    臧霸等泰山将,此时仍率近4万大军,在为赵旻驻守1方。
    6万斛粮食,算上运粮损耗,到每个兵卒手中,基本就是1人1斛有余,1个兵卒1个月口粮而已。
    陈应根本没有狮子大开口。
    何况剩余的2十万斛粮食,也足够赵旻3万大军半年所需。
    如今刚进6月,距收新粮不足1个月,赵旻燃眉之急已解。
    遑论陈应已经说明:得益于赵旻的螺杆泵,今年徐州丰收在望,分给臧霸等泰山将的粮食,只是稳定军心而已。
    步骘沿途遥望淮水、泗水和兖水两岸金黄的麦田和稻田,心中充满信心。
    主公定可解决来年粮食问题!汉室当兴矣!
    对曾在后世建设兵团某个综合师担任过1把的赵旻而言,他有1万种办法解决困扰这时代的粮食问题。
    官渡之战时,曹老板对关中的控制力本就不足。
    因为长安彼时早已被西凉军阀们玩坏了。钟繇不愧为能吏,在他治理之下,关中恢复速度惊人。当然,虽然关中有郑国渠灌溉,但关中仍远无法与董卓老贼迁都之前相比。
    董卓老贼对天下的破坏力,相当惊人!
    何况其人之后的西凉贼将们,也不遑多让。
    杨彪、钟繇等人虽为封建时代高高在上的大士族当家人,但他们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仁”之思想深入他们骨髓,所以,他们怎会对西凉贼将有好感?又怎么可能看得惯曹操对这些戕害百姓的粗鄙武夫不管不顾?
    这些士人或许与庶民天然对立,但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不容许庶民的生命被无情践踏。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1石就是1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