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令至,战将启上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令至,战将启上

    赵旻的旗舰上。
    陈登听罢赵旻昨夜推衍而出的几条结论后,陷入长考。
    赵旻对此毫不着急。
    经过派陈登渗透华阴之事后,赵旻已经醒悟过来,陈登此等允文允武、兼具谋略的帅才,根本不适合做纵横捭阖的说客。
    正因此,赵旻在入关中之前,对陈登无任何指示,也就是许陈登自专。
    陈登如此帅才,根本不用上司下令,他自己便知应该去做何事。
    有鉴于此,赵旻决定,官渡之战后若侥幸获胜,自己还是应将陈登放在广陵。
    ~p
    1来可安徐州陈氏之心;2来,孙策和孙权都对陈登有心理阴影,陈登坐镇广陵,可震慑江东;
    3来,广陵乃鱼米之乡,如今又有了螺杆泵这个灌溉神器,陈登在广陵可大力发展农业。
    陈登打断了赵旻发展农业的思绪。
    “主公,袁本初屯田之举,不但早于曹孟德,且收效犹甚之。故而,登以为袁本初断无匮粮之虞。”
    典农校尉出身之人,思路果然清奇。
    赵旻忍住吐血的冲动,奋力将陈登的思路掰直。
    “元龙兄,我之意为:张隽乂若诈降,曹孟德必疑之。如此,许子远之降,曹孟德便不足信也!
    正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袁本初若以此举乱曹孟德之视听,曹孟德之奇谋焉能奏效?”
    陈登大惑不解:“主公,若张隽乂真降又当如何?”
    他旋即用力1拍脑门。
    ~p
    “张隽乂眷属、宗族俱在河北,袁本初又不乏粮…”
    赵旻仰头望天。
    他觉得陈登在抢收粮食时,脑子被隐藏在植物中的僵尸偷走了。
    赵旻揉了揉脸,又学刘晔般捋了捋颌下短须,最后露出1个温和无比的笑容。
    “元龙兄,袁本初占据绝对上风,张隽乂又深谙军事,其人何故降曹?曹孟德必疑之!
    我之意为,袁本初以此为疑兵兼缓兵之计,1来为杜绝其人麾下2心之臣投降,2来实则虚之,袁本初实为遮掩其人运粮路线…”
    赵旻突然悲哀地发现,自己的智商…也被典农校尉出身的陈登拉低了。
    其人轻咳1声:“元龙兄,此仅为其中1种可能性而已。”
    陈登捋须笑道:“登已明主公之意也。”
    赵旻大奇。
    老子刚才都说了些什么?
    “元龙兄请讲!”
    陈登作揖后侃侃而谈。
    “主公之意为,若曹孟德势如破竹,于袁本初猝不及防时夺其人西路,顺势毁其人后寨,袁本初必将遣张隽乂使出诈降之计,以混淆曹孟德视听。
    曹孟德生疑之下,便不再信任诸如许子远等人真心投降之举。如此1来,袁本初可略作布置,以应对曹孟德后续之突袭也!
    然则,我等之困在于尚不知曹孟德有何后手,主公以为然否?”
    赵旻基本可以确定,陈登脑子还在。
    于是其人用力颔首:“正是如此!”
    陈登也颔首道:“然则,此为最理想之状况耳!主公实则深恐另1种可能。”
    赵旻再次颔首:“然也!”
    身
    陈登哈哈大笑:“主公何必如此多虑乎?我等惟力战而已矣!
    以主公之智,宣高之勇,登之微躯,便是曹孟德奇谋百出,袁本初应变无穷,我等又有何惧哉!”
    陈登这番话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
    打就完了!
    言罢,陈登纵声长笑。
    赵旻微1错愕,便也纵声大笑起来。
    “元龙兄之言,深合我心焉!”
    是啊,影响战局的因素既然如此多,那么老子算来算去又有什么意义?
    赵旻这种患得患失到有些杞人忧天的心态,可用两个字评价:
    活该!
    身
    谁让他苟到习惯成自然了呢!
    您问赵旻有多苟?
    陈登昨日与步骘忙碌了大半夜,共调集精锐部曲1万2千余人;臧霸、尹礼、孙观昆仲至少可点齐4万精兵。
    赵旻率5万余精锐兵卒出征,其人居然还如此患得患失,这不是活该是什么?
    要知道,曹老板即便加上李典和朱灵的援军,目前也只是5万出头!
    哦?步骘去哪了?
    别急,后文即将提到。君不见,赵旻便从未过问步骘的去向吗?
    赵旻和陈登商议既定,2人便不再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忧心。
    于是乎,两个农业专家探讨起庄稼种植搭配问题。
    中平元年,也就是西历184年黄巾之乱前,东汉大部区域,以种粟为主,1年1熟。
    小说
    其后,渐渐改为粟、麦、菽(大豆)两年3熟。
    到初平年间,也就是西历190年之后,军阀混战格局成型,北方乏粮情况日趋严重,曹操在与吕布混战时,便经常以桑葚干为军粮。
    期间,史书记载程昱献人肉干给曹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