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九十章 见鲁肃,欲封渡

第一百九十章 见鲁肃,欲封渡

5…十里,所以第3日,鲁肃方才率军抵达濮阳。
    趁骑兵们补充干粮之时,鲁肃2人顺便与董昭交换了1番情报。
    待大军再次上路并抵达白马城下时,亮明颜良将旗、手持赵旻书信的鲁肃和诸葛瑾,便率“自己人”顺利进了白马城。
    然后…
    韩定这个粗鄙武夫,哪里是武力不弱、兼且足智多谋的鲁肃对手?
    何况还有个智力同样不俗的诸葛瑾。
    于是乎,韩定不但被鲁肃软禁,就连其人部曲也被鲁肃接管。
    鲁肃主抓军事,诸葛瑾主抓政务,2人齐心协力之下,这几日将白马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韩定毕竟只是个粗鄙武夫,哪里懂执政?
    赵旻听罢鲁肃和诸葛瑾2人的汇报后,起身作揖道:“未来1月之内,白马城将成为我军之根基,幸赖2位先生竭心尽力,方才使我军有立足之地。”
    鲁肃和诸葛瑾忙不迭起身作揖还礼。
    “主公谬赞,此乃我等分内之事。”
    3人再次落座后,赵旻拈须笑道:“而今,我军当务之急,乃封截白马渡。”
    鲁肃、诸葛瑾闻言1惊。
    “封截渡口?”
    赵旻颔首:“正是,我欲将官渡战场与外界隔绝!”
    鲁肃捋着长髯,蹙眉道:“主公此举,恐有失忠义也。”
    诸葛瑾也作揖道:“主公此举,似有失偏颇。”
    赵旻失笑:“非也。我正欲以此计放袁本初1条生路,以全我与其人之义。”
    鲁肃微微1惊:“主公以为,袁本初或将有失?”
    赵旻正色颔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曹孟德获胜,其人焉可容袁本初生还?
    若我军于此结寨接应,不但可保袁本初无恙,尚可顺势败曹孟德。况且此番我等随军携十万斛粮草,足以供我军两月食用。”
    鲁肃和诸葛瑾心中大为叹服,1起作揖道:“主公思虑周详!我等佩服!”
    对另外1种可能,众人皆心照不宣地避而不谈。
    赵旻已经给出了答案。
    臧霸抱拳开口:“主公以为,我等当于何时据延津而守?”
    赵旻不假思索道:“此事暂且不急。兵卒携粮草辎重连日行军,应先做休整。何况我军皆不知而今官渡情况。”
    官渡战场,北达黄河,南至官渡,东为白马城,西抵延津渡,东西逾4十里,南北则有百里,其中还有乌巢泽。
    如此广袤战场,在汉末这个时代,军情传递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赵旻在难以摸清战场详情的情况下,已做好了苦战两个月的准备。
    因此,对赵旻这个决定,众人皆无异议。
    陈登正欲开口,门外骤然传来赵旻亲兵的声音。
    “主公,斥候抓到1名曹军之细作!”
    这1章,咱们聊1聊士族豪强。
    但凡稍微有些文化之人便都知道,士族豪强是统治中古时代的中坚力量。
    “豪族”的称谓极多,有豪右、豪人、大姓、强宗、士族、世家等等,据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1书引用毛汉光的统计,至少有2十7种。
    注:具体数字,见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词汇出现频率,见仇鹿鸣《士族及其相关概念的省思》。
    关于豪族问题,魏晋领域的中外学者多有贡献,几乎到了“题无剩义”的地步。
    且前不久,云某在本站某书的评论中,看到了其作者归纳的类似内容。
    饶是如此,本文还是想针对某些散碎细节谈1谈。
    其1是两汉察举制以及魏晋9品官人法(亦即9品中正制)下,侨寓豪族的著籍问题。
    其2是豪族首领的“文武兼备”特征。魏晋之际,少数豪族领袖,杂糅了“强宗豪帅”与“经学名士”的双重身份,这1点需要特别注意。
    其3是冠族、大姓、豪人之间的区分问题。
    豪族的籍贯,也作“族望”或“郡望”,是中古时代的重要标签。
    按纪传体史书的书写方式,列传开篇,必然将传主的姓名、表字与郡望并称,难见例外。
    罗先生的《3国演义》中,古人做自我介绍时,也遵循此习俗。
    如:吾乃大汉皇叔、涿郡刘玄德也!
    某乃解良关云长也!
    某乃燕人张翼德也!
    在两汉魏晋时代,“郡望”与“出仕”密切相关。因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的“乡论”还是魏晋9品制的“簿阀”,都与族望挂钩。
    这里需要注意,自黄初元年(220)曹丕推行9品官人法后,察举制度便日趋式微,但它并未被完全废除,而是与9品制并行。当然,彼时占主导地位的是9品官人法。
    察举制的选举权,控制在朝廷公卿与地方郡县长官手中,而9品制的选举权,则控制在大中正(也叫州中正)手中。当然,在彼时闭塞的舆论环境下,即使是中央征召,也依然离不开地方推荐。
    在此背景下,便形成1个特殊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