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皆出动,异变生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皆出动,异变生

时代世风糜烂,贵游子弟熏衣剃面,以阴柔为美;潘岳、卫玠等美少年均出现在这1时期,以至古代4大美男当中,魏晋独占其2。
    男性的女性化,绝非常态,属于病态审美。在这种价值观的浸染下,南朝士大夫阶层“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以至每逢强敌,便土崩瓦解,6朝均如是。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颜氏家训》
    6朝子弟源自西晋的南渡衣冠,换言之,这种“崇尚阴柔”的社会风气,至少可以上溯至3国时代。
    其实早在东汉中后期,便有许多士大夫喜施浓妆。李固等名士“胡粉饰貌,搔头弄姿”,名噪1时。后世出现“傅粉何郎”与“偷香韩寿”,实属1脉相承。
    大行在殡,路人掩涕,(李)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后汉书李固传》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望江南江南蝶》
    何郎前文提过,是何苗的孙子何晏,3国时代玄学领路人。
    曹老板霸占了何苗年轻貌美的儿媳,将何晏认为假子,所以何晏与曹氏关系1直很近。
    韩寿是贾充的上门儿女婿,他的儿子韩谧过继给了岳父贾充,改名贾谧。
    韩寿是个著名的小白脸,“美姿貌,善容止”。
    后来欧阳修曾填词,笑称“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魏司徒(韩)暨曾孙。美姿貌,善容止。--《晋书贾充传》
    江南蝶,斜日1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望江南江南蝶》
    所谓“窃玉偷香”,典故便源自韩寿。
    韩寿仰仗男色,与贾充的女儿通奸,结果身上意外沾染了贾氏特有的熏香,丑事因此败露。贾充为遮掩家丑,只好“以女妻之”。
    时西域有贡奇香,1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贾)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韩)寿……(贾)充秘之,遂以女妻(韩)寿。--《晋书贾充传》
    以贾南风那奇丑无比的容貌,韩寿老婆的长相值得我们发挥想象…
    然而…
    魏晋之世,这类人物俯拾皆是;这种病态审美,随着时间推进,也日趋加深。
    比如曹操“被服轻绡,身佩鞶囊”;曹丕与曹植则“熏衣傅粉”,曹叡乃至“好妇人之饰”,可谓集其大成者也。
    3国魏晋男性“浓妆艳抹、崇尚阴柔”的社会根源,目前难于定论,可能源自3方面原因。
    其1是丧乱的时代背景。
    汉末黄巾之乱(184)至西晋永嘉南渡(311),历经百年丧乱,加之魏晋嬗代的血腥暴戾,无疑会导致厌世悲观情绪,最终使士大夫阶层出现行为偏差。
    7怪中的嵇康放纵、阮籍嗜酒,均可以视作对此社会背景的反映。
    其2是“尚虚无,好清谈”的玄学兴起。
    何晏、王弼等名士创立玄学,最初是为了“综核名实,经世致用”。但玄学很快就在腐朽的制度下严重走形,以滥用药物(5石散等)、虚谈玄远为美,乃至成为轻佻放纵的同义词。
    注:玄学的衍化过程,见唐长孺《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晋书》中记载的王澄等人白日那啥奔,还自诩为名士,即如此类。
    是时王澄、胡毋辅之等,皆亦任放为达,或至果体者。--《晋书乐广传》
    其3是阶层流动性的减弱。
    在9品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因此塑造了1大批“生而为官”的特权阶层。
    魏晋之间寒门升上品已非易事,晋宋之间,除了军功之外,就绝无仅有了。--《9品中正制度试释》
    他们不事生产,不习耕稼,饱食终日,却“位不失卿相”。其中有志之士,诸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尚知精研技艺;但大多数贵游子弟,不过是浑浑噩噩,蹉跎岁月。
    这些无所事事的世家子弟,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条件下,自然需要寻求新的发泄口,以求自我标榜。王羲之“袒腹东床”,阮籍“因酒求官”皆如此类。
    门生归白郗(鉴)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1郎(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世说新语雅量篇》
    (阮)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3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世说新语任诞篇》
    至于无才无德的贵游闲散,则重视外貌粉饰,“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望之如神仙中人”。
    剃面指的是刮胡子。在汉末还以无须为耻,到魏晋,无须变成美了。
    (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颜氏家训》
    然而“粉饰外貌”不过是草包的自我拔高行为,在北朝的铁骑蹂躏下,南朝的“神仙”们,很快便“鹿独戎马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