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确定,在月球两极,有陨石撞击坑,有大量固态水冰……这和我们以前的探测一致!”
“从取回来月壤中,成功提取出20升水……目前该技术还有优化的方向!”
“如果固态水冰……水资源将完全不再是问题!”
星海宇航公司。
‘月球资源开发建设团队’,又一次召开会议,讨论、总结各方面的发现和技术进度。
想要建业:广寒宫市?!
三个核心是必须要解决的吧?
氧气、吃的、住的、能源。
其实核心的,还是氧气……这方面,其实有了水资源,其实就可以制造氧气了。
不过,团队中,来自官方的团队,有更优秀的制氧技术。
“光热催化法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得益于材料的突破,我们对光的利用,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研发的太阳追踪装置,聚焦后的光,强度是地球上自然阳光的3000倍,可瞬间将月壤加热至高温,释放出水蒸气、通过二氧化碳的融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热能驱动化学反应,制造出氧气!”
“如果月球两级水冰……制造氧气将不再是任何问题,反倒需要担心‘太空城’航天员日常产生的那点二氧化碳不够用!”
‘太空城’才多少航天员?
哪怕以后加上星海宇航公司的‘太空旅行’项目,去太空旅行的人……在机器运转,大量制造氧气的情况下,人产生的这点二氧化碳,确实不够用。
“这不是问题,实在不行,运输二氧化碳上去不是什么难题!”
“我们是要建立‘月球城市’‘广寒宫市’,到时候容纳的人多了,二氧化碳的自然就多……”
星海宇航公司,星箭壹号的发射一次成本很低,直接运输二氧化碳也不是问题。
再说了,‘广寒宫市’建设达到一定程度,人多了、各种设备运转,二氧化碳只会越来越多。
“水有了、氧气也有了……我们团队也已经培育出多种适合太空种植的食物!”
“土豆、玉米、水稻等等,超过37种!”
太空育种,那是十几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这方面的积累几千种太空种子。
月壤带回来之后,也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适合月球的种子。
水不是问题、氧气不是问题……制氧是对光的应用,电也不是问题。
那对于夏国人来说,种点东西,还是问题吗?!
都不是问题!!
“感谢老吴,他们研究光热催化法,太阳追踪装置和相关的技术,给我们很大帮助……”
“我们利用热结合3d打印技术,可直接将月壤加工成‘砖’!”
“其强度是传统红砖的数倍,比混凝土还要强200%!”
“结合机器人技术和相关设备,我们可以在24小时内,在月球建设一个3米高,5米长、2米宽‘房子’!”
“如果有更多设备……这个建设速度会更快!”
在众多技术中,其实有许多技术是在多个团队中通用的。
水、氧气、种植(食物)、房子……都能解决。
剩下就是能源!
其实,无论是光热催化法制氧、还是3d打印月壤砖,都会应用到太空能技术……这也是能源的来源。
前期,建业、小规模派遣人去月球,这方面的技术都是可以。
最多就是多建设相关的太阳能转化装置、储能设备。
可真正有建业‘广寒宫市’还是需要:可控核聚变!
这是无论地球,还是月球、火星……都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
“如今取回来的大量月壤中,都提取到了氦-3……只不过,提取1吨氦-3,需要1亿吨月壤……要满足全国人民能源供应,大概需要25吨氦-3!”
“而1吨氦3,需要1亿吨月壤!”
“所以,在地球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在月球上建设一个城市,不需要满足那么多人口……我们只需要有前期充足的能源支持,将‘城市’建设好,后续的能源供应,我想等到那时候,技术的研究和迭代,足够我们在月球上建设新的反应堆了!!”
前期,只需要在月球建设一个满足‘广寒宫市’建设、以及1万人?10万人?功能的氦-3反应堆就行。
可如此小型的反应堆,其实是没那么容易建设,建设难度更高,这设计到小型化。
目前的技术,只能说是,尽全力建业,在月球建设一个‘氦3反应堆’就行!
多大都可以!
能够满足月球城市的建设,以及前期人员和设备的使用!
李易看着能源团队,他们来自于:核工业、核动力设计院、核研究院、夏科院等离子研究所、官方磁约束聚变实验室、核聚变设计研究院、核西南研究所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