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 第27章 我郭昌也有心眼

第27章 我郭昌也有心眼

    这个时代还没有炸弹和毒信。
    刘据自然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拿起书刀轻轻凿了几下,就凿开了上面的封泥。
    竹筒里面装有一块卷起来的白帛。
    从白帛上透出来的星星点点的墨迹,不难判断这是一封密信。
    郭振和季平见状立刻很是自觉的背过身去,还向远处走了几步避嫌。
    刘据这才将白帛从小竹筒中抽了出来,抖开查看上面的内容:
    “天子辩经,辩天人感应。”
    “毁堤淹田,因祸得福,与宝鼎封禅之事相合,龙颜大悦。”
    “无忧。”
    “苏六敬上,阅后即焚。”
    逐字逐句看着白帛上的内容,刘据的眉头也在逐渐皱起。
    这个“苏六”嘛……
    能够了解到这次辩经内容的人,必是刘彻身边最为亲近的人。
    刘据很快就猜到了对方的身份!
    苏六?苏文!
    虽然这个时代显然不存在那个“有个姑娘叫小文,和男朋友过了一夜,就改名叫小六了”的荤段子,但“苏六”显然就是“苏文”的化名!
    这是苏文派人给他送来的密信!
    这个家伙是既怕有人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又怕刘据不知道写信的人是谁,所以才如此化名……
    没想到给了这个家伙动力之后,这货居然来真的?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密信中的内容。
    虽然汉朝没有标点符号,但这封密信分列分的很清晰,而且上面的内容也不难理解。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因祸得福……
    与宝鼎封禅之事相合……
    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刘据只稍微思索了一下,脑中就迅速生成了当日刘彻和董仲舒辩经的画面。
    刘彻:“董老贼,你曾说灾异是上天在遣告朕,那你说毁堤淹田反倒变成了好事,又是上天在告诉朕什么?”
    董仲舒:“说明陛下施政得当,以至国泰民安,上天有感因此降下瑞祥。”
    刘彻:“那你说朕近日得了一口黄帝宝鼎,这又是什么寓意?”
    董仲舒:“说明陛下功绩斐然,可与黄帝比肩。”
    刘彻:“说得好,那朕现在准备举办封禅大典,伱觉得是否可行?”
    董仲舒:“封者,报天之功,禅者,报地之功,陛下使理群生国定功成,如今又天降万年不遇之吉象,理应封禅。”
    刘彻叉腰:“哇哈哈哈哈,好好好,当赏!”
    董仲舒捋须:“哇哈哈哈哈,谢陛下!”
    “哇哈哈哈哈!”
    “哇哈哈哈哈……”
    画面也许没刘据想的这么夸张,但他觉得大框架上应该八九不离十,颗粒度已经达到了标准水平。
    至于董仲舒。
    大儒也是人,作为死过一次之后夹着尾巴做人的人,应该已经学会了部分为官之道,偶尔顺应一下帝心也无可厚非。
    “卧槽,要坏事了!”
    想到这些,刘据心头一紧,将那封密信卷成一团重重的拍在案几上。
    这件事要是这么发展下去,他最近这段时间的费心筹划可就要打水漂了,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握草是什么草?”
    “什么事要坏了?”
    郭振和季平听到动静面面相觑,迟疑了一下,还是回过身来躬身道,“殿下,可是有什么难事,下官愿为殿下分忧。”
    “没事,给我取个油灯来。”
    刘据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摇了摇头。
    ……
    宣室殿。
    刘彻一人坐于殿首。
    身旁内侍近臣一概不见,就连护卫的期门武士也被全部屏退。
    唯独大殿中央跪着两名男子。
    这二人双手双脚都上了沉重的镣铐,就算已经这样,也还是用手腕粗细的麻绳绑成了粽子,看起来就像两个只露出脑袋的人彘。
    他们不是旁人,正是刚被押送回京不久的汲仁和郭昌。
    刘彻要单独审问他们。
    下面的人自然不敢大意,必须让汲仁和郭昌连一根指头都动不了,否则万一惊了圣驾,谁也担待不起。
    至于记录供状的刀笔吏,完全不需要!
    罪臣的生死只在刘彻一念之间,何况诏狱的供状本来就是给他看的,都已经到了御前,还要什么供状?
    “陛下,罪臣今日不为自己喊冤,罪臣要为北岸那些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喊冤!”
    刚一跪下,汲仁就立刻扯着嗓子哭嚎起来,脑门咚咚的磕在地上,
    “罪臣宁愿舍弃这条贱命,也要状告太子!”
    “太子一意孤行毁堤淹田,至北岸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如此昏聩不仁的太子,万不能继承大统,否则大汉国祚危矣,陛下!”
    面对这一幕,刘彻微微蹙起了眉,也不知是对汲仁咆哮皇殿不满,还是对刘据毁堤淹田的不满。
    然而就在他动了动嘴唇,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