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 第535章 真羡慕三位嫂嫂

第535章 真羡慕三位嫂嫂

    次日,刘彻连下了三道诏书。
    第一道诏书的内容便已经足以震惊郭振好多年,以至于他向刘彻复述诏书内容的时候,嘴巴都像是瘸了一般不停地打瓢:
    “殿、殿下,陛下在诏书中声称廷尉已经抓住了昨日刺杀你的刺客……”
    “三日后……便要将刺客与其族人押往东市腰斩弃市……刺客的身份……是几年前被殿下当街刺死的江充的族人,他们是为了寻仇刺杀殿下……”
    这场所谓的“刺杀”,虽是刘据谋划,但却是他一手执行。
    因此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江充的族人有多冤枉,也没有人比他更疑惑此事究竟怎么就扯到了江充的族人身上。
    刘据听完却只是点了点头,看起来一点都不意外:
    “不愧是我父皇,连这都能卖我一个人情……你接着说吧。”
    这样的事的确应该迅速拿出一个结果,哪怕是胡乱拉出一些人来定罪,突出的就是一个快与一个狠。
    如此才能显示出朝廷的雷霆手段,对朝野内外产生足够的震慑。
    否则始终抓不到刺客,皇室的威严就成了笑话,还将助长某些有心之人的侥幸心理。
    不过刘彻选择拿江充族人开刀,倒的确是刘据此前没有想到的。
    江充的族人肯定也没有想到,正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来的毫无征兆。
    他们冤枉么?
    当然冤枉,他们明明什么都没做,全族便要承受极刑。
    不过似乎也不完全冤枉,若没有刘据当街刺死江充的事,巫蛊之祸的历史再次重演的话,他们也照样难逃族灭的下场。
    怪只怪江充此前不该惹上刘据,不该害死刘据的詹事季平。
    这就是他们的因果,刘彻这么做也的确是卖了刘据一个人情,借机彻底将刘据的仇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
    郭振听罢依旧不是很懂,却也不敢继续评论此事,只得继续说道:
    “在第二道诏书中,陛下撤回了殿下前几日推行的那两项国策。”
    “将殿下强推的科举制国策,改为推行科举制的同时,依旧保留有功之臣的任子和赀选制,三种制度并行。”
    “将殿下强推的度田制国策,改为不对朝廷列侯施行,先在各地望族、官员和商贾中推行。”
    “并且这两项国策暂时都只在京畿和三辅之地试点,以求充分听取民间的意见,充分了解这两项国策的利弊之后再做定夺。”
    对与这道诏书的内容,刘据真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刘彻最擅长的就是扮演红脸,刘据之前都已经铺设好了道路,如何给这两项国策打折,如何徐徐图之,即使没有与那些内朝臣子一同商议,他也照样能玩的明明白白。
    甚至更多的时候,这些内朝臣子都是他的背锅侠,只不过是听命办事罢了。
    否则桑弘羊那“与民争利”的骂名又从何而来?
    而令刘据眼前一亮的,倒是刘彻这回搞出来的“试点制”。
    先在朝廷最好控制、也最了解情况的京畿和三辅之地试点,推广起国策来自然事半功倍,再搭配下乡巡演的宣传,双管齐下很快就能够让那些一时无法理解国策的百姓,对这两项国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毕竟真正获利的就是这些百姓。
    百姓就算不关心国策,也不可能不在意自己在这两项国策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
    如此只要推广得力,假以时日一定能对经济和三辅之地以外的地区形成辐射效应,届时再扩大推广范围,自然会受到百姓的拥护,潜移默化之间便分化了百姓与地方豪强望族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刘彻这“试点制”在后世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又开了一个可供后世借鉴的先河。
    “接着说吧,第三道诏书写了什么?”
    刘据依旧淡然点头,继续问道。
    “这第三道诏书……”
    郭振闻言迟疑了一下,终是避开刘据的眼睛,吞吞吐吐的说道,
    “陛下在诏书中斥责殿下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究其原因还是少不更事、缺乏历练,因此责令殿下择日返回西域继续历练,不得诏命不准踏入玉门关半步……”
    他实在不敢想象刘据在听到这道诏书的内容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委屈?
    不平?
    愤怒?
    或许还会产生其他不便明说的想法?
    他也不明白当今天子究竟在想什么……刘据究竟有没有他在诏书中说的这么不堪,他心中难道一点数都没有么?
    若真是这么不堪,匈奴能西迁?
    西域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还责令刘据返回西域,不得诏命不准踏入玉门关半步,难道他就不怕刘据被逼急了,直接在西域造反?
    结果却听刘据依旧神色淡然的点了点头,开口问道:
    “郭振,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才是第二道诏书,刚才更改国策的诏书才是第三道诏书吧?”
    这是殿下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