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长生:从瓶山开始修仙法 > 第385章 建福宫 高功住持

第385章 建福宫 高功住持

,这青城山应该也属于道家洞天吧?”
    等一行人走到半山腰,找了一处供人休息的亭子坐下,老洋人抬头看了眼四周,只觉得山中幽境,灵气深重。
    “与终南山并列十大洞天,为第五洞,号曰宝仙九室之天。”
    “而且,自古就与武当、龙虎、齐云、景福合称五大仙山,比起太乙山位格更高。”
    陈玉楼点点头,轻声回应道。
    青城山在道教中的地位,丝毫不弱于武当和龙虎。
    据说轩辕黄帝时,就有号宁封子之人,在青城山隐居修道,更是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而青城山又称丈人山。
    山中供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
    除此外,西汉末年,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山修行。
    此人在丹道上的造诣极为惊人。
    几乎可以称之为,道家丹鼎派的祖师。
    道门流传的诸多真经古法,皆是由他亲手修撰,如《太清金液神丹经》《周易参同契》《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阴真君金木火丹论》《阴真君五丹决》。
    以金丹、黄白之术名动天下的抱朴子葛洪,便是传承的阴长生。
    不过,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却是张道陵。
    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从鹤鸣山抵达青城山,在此结庐修行传道。
    也就是天师洞。
    至此。
    道教才真正成名。
    青城山也自此成为道教四大名山之首。
    无数人慕名而来,结庐修道。
    到了隋唐时,因为帝王家的扶持,这个时代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山上宫观遍布,高道辈出。
    唐僖宗曾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罗天大醮,设醮位两千四百个。
    为历代之最。
    虽然之后数朝,因为战祸或者其他缘故,青城山不如前朝兴盛,但两千年来青城道门从未没落。
    北宋时,更是成为道教龙门派圣地。
    如今民国。
    山上也有大大小小数十座古观道宫。
    即便比起太乙山上百余道观的景象略有不如,但也足够惊人了。
    是以,山上香火不断。
    一路看到的香客中,不少人都是自带香火上山,甚至连夜上山,就是想要趁着天亮时,烧到第一注头香。
    “难怪了。”
    听到他一番解释。
    身侧几人都是下意识点了点头。
    也不怪香客如织,几千年的传承,哪里是那些小山头中破观旧庙能够比拟。
    一路走走歇歇。
    足足两个钟头后,一股浓郁的香火味道散开,几乎融入了漫山之间,不时还能听见一道道厚重古朴的钟声。
    到了这一处。
    随行的那些香客明显激动起来,脚步都快了不少。
    “到建福宫了!”
    见杨方几人脸上露出错愕之色,陈玉楼平静道。
    建福宫便是当年宁封子修行之处。
    青城山也是他的道场。
    可想而知,建福宫香火之鼎盛,绝大多数香客都是来此烧香。
    即便天色已经漆黑。
    道观中仍旧灯火通明。
    等他们越过前方幽静处,一眼望去,古朴苍重的道观掩映在古松翠柏之间,依山而建,气势恢宏。
    门内门外。
    到处都是人影。
    不少人握着点燃的香火,一脸虔诚之色,冲着殿内供奉的宁封真君神像不断祈福,口中低声喃喃。
    “掌柜的,我们要不要?”
    见此情形。
    昆仑低声询问了一句。
    毕竟是道家古观,真君修行之所。
    “看看也无妨。”
    陈玉楼点点头。
    建福宫位于山腰处,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天师洞,则是山巅之上,第三混元顶悬崖峭壁之间,只有一条古栈道可以上下。
    走了一夜,入观烧柱香,就当是歇息歇息。
    有他这句吩咐。
    其余几人自然不会拒绝。
    当即简单整理了下衣着,好歹是道家清净之地,不至于风尘仆仆,蓬头垢面。
    越过前门大院,跨过石殿门道。
    殿内熙熙攘攘。
    很难想象,眼下已经入夜许久,而且不是宁封真君的诞辰,或者有占醮一类的仪式,就是再寻常不过的日子。
    大半夜都有如此之多的人上山烧香。
    可想而知,青城山道教之盛。
    而陈玉楼答应入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整座建福宫,笼罩在一层沛然莫御的清气之中,一派道家凛然气象。
    这只能说明一点。
    宫内有道家传承,而且有大修行者。
    当日在终南山,自拔仙台往鳌山而去,纯阳宫给他的感觉亦是如此。
    只不过,前者气息凌厉,犹如刀剑,此处气息却是中正宁和,让人心神下意识安定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