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长生:从瓶山开始修仙法 > 第418章 玉符为樊 剑意画笼

第418章 玉符为樊 剑意画笼

  青雷竹喜阴避阳,而青城道茶则是恰恰相反。
    必须栽种在日头充裕、气候温和之处。
    如青城山的丈人峰、沙坪山,便是如此,这也是为何青城雀舌名满天下的缘故。
    比起雀舌,君山银针其实也不差。
    甚至还多了几分浩渺水气。
    一路负手而下。
    漫步在茶园中。
    神色平静,一双眸子深处却是不时有青光浮动。
    按照青木长生功中的说法。
    灵植即如种田。
    这田……也有三六九等。
    最上等的田地,龙脉伏藏、灵机浓郁,也就是道家所追求的洞天福地,这等地方,纵是一株再过寻常的草药,也能长成宝药的潜力。
    无论治病调理,还是修行炼丹,都是最为上乘的资材。
    第二等称之为良田沃壤,气候适宜,就是随意撒一把种子下去,不管不顾,都能长成参天青木。
    至于第三等,不洪不涝、不干不涸,偶有天灾,勉强也能算得上良田,就如陈家庄外开辟出那一千多亩田地。
    只要不是遇上灾荒年,好好打理,足以养活庄内上下几百人。
    往后几等,就不太适合耕种。
    就算年年烧荒,培土、做壤、施肥,但最多一两年功夫,田地就会出现板结、虫害,种出的粮食歉收,减产。
    最后一等,便是荒漠、沙垣、冰冻层这一类。
    根本无法种植。
    就算付出再多心血也是无用。
    农户种田尚且如此之多的讲究,何况灵植?
    老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便是同理。
    放到茶山岛上。
    灵机浓郁、水龙伏藏。
    唯一需要甄别的就只有地势与日照。
    一路走过。
    岛上古茶树不在少数。
    有几株甚至有三五百年历史。
    比青城道茶丝毫不差。
    终于,片刻后,等他走到一片山坳,山崖将湖上水风恰好分开,但又不会遮掩光线,最为关键的是,这一片并无老茶树。
    只有几株被鸟雀衔走,或者是风吹过来的茶种长出的幼苗。
    加上土壤细腻。
    也没有多少乱石碎屑。
    绝对算是种茶的好地方。
    此刻的陈玉楼,就像是山间老农,也顾不上风姿,半蹲在地上,随手找了件还算趁手的工具。
    一点点将土壤拨开。
    多余的杂草和幼苗去掉。
    最终划出一块半亩左右的田地,又特地起了垄,将整块田分为足足十多块。
    先前从青城山建福宫下山。
    行崖道人一共送了十三枚茶种以及五株茶苗。
    不过,那十三枚茶种,最终只有九株成功活了下来。
    也就是拢共十四株道茶苗种。
    心神一动。
    刹那间。
    十多株青翠嫩绿的幼苗,便被他从气海洞天中一一取出,在洞天中温养这么久,比起当日,虽然还是幼苗,但其中生机明显茁壮了不少。
    尤其是那几株老苗。
    叶色已经渐渐从青色转为墨绿。
    “道茶……”
    满意的看过。
    陈玉楼不再耽搁,一株接着一株,将幼苗种入事先挖好的小土坑里。
    等尽数栽下。
    他又驾轻就熟的聚来一团灵气,化作灵雨,淅沥沥的洒下。
    道茶终究不是青雷竹。
    一年能长个一寸都算稀奇。
    此刻,被灵雨浸润过后,幼苗顿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疯长,一片片嫩芽从树枝上冒尖,然后变成羽毛般的叶片。
    画面流转。
    这一刻,时间就像是被加快了数十数百倍。
    不知道多久后,疯长之势才渐渐归于平静,再去看时,原本不过一尺左右的幼苗,这会差不多已经有半人高。
    速度之快,简直难以想象。
    最为惊人的,还不是生长速度。
    而是一株株茶树上散发的灵气。
    这才堪堪五年十年生,便有如此惊人的灵气,也不怪当初在建福宫后山,一杯道茶,便让昆仑和老洋人勘破炼气关。
    也是为何,从古至今,青城道茶都一两难求。
    纵是帝王家,一年也不过得贡几斤。
    “看来,之前还是保守了,按照这个速度,顶多数年,就能摘叶炒茶了。”
    负手低头看过。
    陈玉楼脸上难掩喜色。
    当日他问行崖老道求取茶苗,道人说的那番话他到现在都记得,说是至少数十年方能成材。
    而他当时想的是。
    借着青木长生功,或许十多年就能跨过这一步。
    但如今看来,六七年,甚至三五年,应该就行了。
    呼——
    长长的舒了口气。
    如今青雷竹和道茶尽数种下,悬在心里的一桩心事也算是彻底落了地。
    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