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帝秦设计师 > 第83章 霸王项羽,不走寻常路

第83章 霸王项羽,不走寻常路

    “项籍,项氏一族!”
    “砰!”
    殿内的内侍、宫女被吓得浑身一颤,只见始皇将他那碗菰米饭给扣到了面前的桌上。
    有内侍正要上前收拾,却听始皇道:“不准过来!”
    他将倒扣的碗重新端起来,用筷子将桌上的菰米饭扫入碗中:“好个项籍,好个项氏一族!”
    始皇心中的怒气难以平息,他虽为君王,但同时也是人,骤然听到子孙后代被人屠了,能不动怒?
    但咋说呢,因果报应,循环不爽。
    始皇在历史上对六国的宗室也没好到哪去,六国之君,三人下落不明,三人被杀,其中的齐王建更是被活生生饿死。
    只可怜咸阳的老百姓遭了殃。
    始皇很快平复下情绪,道:“项籍就是那项羽?”
    初次见到项籍这个称呼时,李念还以为跟项梁、项伯一样,是项羽的长辈,哪知一查后才知道项籍就是项羽。
    李念道:“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人,楚将项燕之孙。”
    “项燕之孙?”
    嬴政眼中透出寒意,他知道项燕是谁,楚国大将,被王翦杀掉的那个败军之将,未想到此人的孙子竟成了大秦的送葬人。
    “项羽此人非常勇武,目生重瞳,有霸王之名,能角逐华夏历史上最强的武将。”
    “或许因为个人勇武太过非凡,出身又好,项羽性格颇有缺陷,跟沛公有很大不同,许多方面几乎截然相反。”
    一句“跟沛公有很大不同,许多方面几乎截然相反”,便让嬴政大致明白了项羽是怎样一个人。
    对项羽这位霸王,李念没多少好感,但他也不会去刻意抹黑:“项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大父项燕。”
    始皇皱了皱眉,问道:“项羽初起是何年?”
    李念答:“史载为秦二世元年,也即大王驾崩的后一年。”
    他才死了一年,项羽就造反了,绝对是事先就有造反的念头,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而那时机正是李念曾提过的陈胜、吴广谋反。
    始皇在心里算了一下,若按李念所说,那项羽此时岂不是才十岁左右,还是一稚子?
    李念继续道:“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项羽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授项羽兵法,项羽大喜,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始皇一边用食,一边面无表情地评价:“如此无恒心毅力,纵使一时成事,也终会败亡。”
    李念道:“大王所言甚是。在历史上,其实项羽和沛公都曾见过大王,但二人的表现截然不同。”
    两人还见过寡人?
    这引起了始皇浓厚的兴趣!
    他本以为是他死后,沛公和项羽才造反,应该从未和两人见过,两人也应当没见过他。
    “如何不同?”
    李念道:“沛公见大王,是参加徭役而至咸阳,见大王帝皇之势,喟然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句话没什么大问题,甚至算是在称赞始皇。
    当然,如果非要抠字眼,那绝对是有问题的:听你这话的意思,也想成为“大丈夫”?
    始皇听得颇为愉悦,沛公可是开创了那汉朝的帝王,其萌生帝王之志竟然源于他。
    这不正是一种对他的另类赞扬?
    只是随即,他心中又生出那种别扭的古怪……
    汉承秦制,龙袍抄他大秦的,律法抄他大秦的,连开国之君也是因他而萌发帝王之心。
    大冤种的既视感再次涌上始皇心头,且更加浓了。
    他现在很想提着已经成为汉帝的沛公脖子质问:你们汉还有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没有大秦,就没有你们汉了不是?
    将大汉切开了一看,发现里面没有一点汉,塞的全是秦!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大汉和大秦还是大有不同,但并不妨碍此时始皇生出这种别扭的感觉:你们汉真是逮着寡人的大秦“承袭”啊。
    说完沛公看到始皇时的反应,李念又讲起项羽见到始皇时的反应。
    “项羽见大王是在大王游会稽,渡浙江时,项羽和其季父项梁到场观看。看到大王出行的威风场面,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也。’”
    刚因沛公那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而生出的愉悦顿时消失无踪,始皇一拍面前的桌子:“好个狂妄竖子!”
    项羽这话本身就是对他的不敬,再和刘邦的话放在一块儿一比,就显得更加不敬。
    刘邦表达的是羡慕和渴望,希望自己能成为和始皇一样的帝王,而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却不一样,其中蕴含的是“我比那个人强”、“那个人也就那样,我能取代他”的意味。
    有种对始皇的不屑,同时自傲之意:区区始皇老儿,不过如此,我项羽能够取而代之。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沛公之言虽也是想成为帝王,但委婉,还能让人感觉很舒服,而项羽之言听着便让人觉得不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