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帝秦设计师 > 第200章 贞观诸事

第200章 贞观诸事

胜心极强的人,他不会允许自己比别人差,即使那些人是后世的帝王。
    像始皇这类人,若没法好好引导,那便会因其性格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因为他骄傲、虚荣、好胜心强盛,他会十分固执霸道,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做好,且能做的最好,便不会体恤民力,也看不见百姓疾苦。
    直言劝他百姓有多苦,他的作为有多大危害,很难起效。
    因为帝王都是自私的独夫,根本没有真正爱民如子的皇帝。
    对始皇帝较合适的办法是激他,给他一个能看到的远大目标,让他有能比较的对象。
    他会因为不想输给其他人的性格,会主动去做的更好。
    像二凤这等千古明君,始皇帝绝不会认为他比二凤差,他甚至还会想着比二凤做的更好,在历史的评价更高,那他就会在各方面拼命干的比二凤好。
    当然,皇帝这种东西若是能够没有,还是没有的好,封建王朝不是什么值得羡慕之物。
    李念笑道:“但魏徵多年向太宗直言上谏,让太宗宫殿不能修、鸟不能养、泰山封禅不能去,太宗心里也积攒了很多怨气,虽未在魏徵在世时爆发出来,但等魏徵去世后,他取消了魏徵之子与其女新城公主的婚约,还将魏徵的墓碑给推了。”
    还以为这大唐太宗是除杀兄杀弟外,近乎完美的明君,没想到也会干出这种事。
    但这才像是个人,就像汉宣帝、汉光武等明君都有各自的缺陷,如果没有丝毫缺陷,那也就不是人了。
    听闻二凤干的事后,始皇帝笑道:“大唐太宗也乃性情中人!”
    尽管取消了婚约,一时推倒了墓碑,但二凤并未对魏徵子嗣后人下手。
    这就已经相当了不起,换作某些皇帝,你爹跟我有怨,不把你们全家送上路,这怨消不了!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在后世被选入教材,为华夏众多学子所必背之古文……”
    李念将他学过的那版《谏太宗十思疏》背了一遍。
    王绾叹道:“此文字字恳切,发人深省,这魏徵确有名臣之风,那大唐太宗麾下能有此等之臣,还能纳其言,无怪能成功业!”
    李念又讲说了些贞观朝的其他文武,随即他想起王玄策,道:“兴许是太宗时的文臣武将太过璀璨,连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在其中也只显得平凡,不为太多人所知。”
    王玄策的功劳绝对不小,可惜他打的对手不被大唐认为是对手。
    当然,中印度好像也确实没资格被大唐视为对手。
    王玄策带着借来了的异族军队都能将中印度给灭国,要换作是真正的大唐铁骑,只会更加容易。
    所以,在当时的大唐,好像还真可以不将这功绩太当回事,不就是踹翻了路边的一条野犬,此功不值得太夸耀。
    “在太宗时期,大唐虽常与外邦异族作战,但太宗并非穷兵黩武之人,其也重国内建设。”
    “其劝课农桑、轻徭薄赋、鼓励生育、主动戒奢从简,还因一时盛怒草率将张蕴古杀掉一事,认为刑罚当慎重,死刑当慎之又慎……”
    “各种商业贸易也在太宗那时得以迅速发展,他允许各族开展贸易往来,并恢复西北贸易通道,才有许多胡人不远万里带着商队到大唐来,让大唐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隋时被消耗的元气在太宗手中逐渐恢复,虽尚未恢复到杨坚之时,但文治武功皆非杨坚能比。”
    “彼时唐人可以笑对胡人,以身为大唐子民为豪。可惜,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离世!”
    听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离世!”,始皇帝等心生诸多怅惘。
    那位自少年时便意气风发的大帝终于走到了暮年,归入历史的烟尘之中。
    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果然,时间才是最大的敌人,不管是多惊才绝艳的人杰,多倾城绝色的美人,最终都会被岁月一刀斩没。
    “从贞观元年始到贞观二十三年结束,在太宗治下,大唐各方面都取得极大功果,因而史称‘贞观之治’。”
    “然太宗本人并非完人,其也留下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便是他的太子……”
    听到李念提到“太子”,始皇帝心道一声“来了!”,他想起了李念说过的“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完整太子”之言,他是这四位之一,大唐太宗也是其中一位。
    他自己在历史上是怎么没处理好储君问题,他已知晓,那汉武是如何没处理好,也已知,现在他要听听这位大唐太宗又干了啥!
    咋好像很多皇帝都处理不好储君这个问题,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总能折腾出些事儿。
    “太宗是有太子的,并非没有太子,其最先的太子是他和长孙皇后所生嫡长子李承乾。”
    “然而,太宗对李承乾期望太高,管教实在太严,导致李承乾有些……叛逆!”
    那是真的叛逆,都直接起兵造反,妄图复制他老爹的道路,以“玄武门继承法”送他老爹去太上皇的位子。
    “其实,李承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