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你家过年前,特意让人带过来的那种吗?”
“我们过年时做白斩鸡,觉得味道格外不错呢!”
“全是在水库那边自然放养的,味道当然不错啊!”毕丽珠颇有几分骄傲。
水库的山上,空余的位置不只被蚕房的那些工人补上了果树。
一边适合洒种的地方,他们也没有放过。
水库那边的大鸡,基本都是从江村运过去的。
江村当初为了多得点拆迁费,村里家家都快成了养鸡大户。
这后来拆迁测量确定了之后。
就要处理这些鸡鸭。
不过那时江村人高兴,有人不怕麻烦的拖到市场或者送亲戚。
有人则悄悄摸摸的往林村送。
可也有人看到安建平家承包了一个山包,就直接把鸡送过来。
钱都没收,就是让记得过年时,他们也可以过来捉上几只。
这样几次下来,这鸡养的倒很是不少了。
可安家也确实没有做这门生意的打算。
所以干脆就在临近院子附近,圈了一大片的山坡。
然后在那些山坡上,空余的位置全洒上菜种或者是优良牧草种子,任它们发展生长。
然后才把鸡往里面放。
平常就不是人很多的山上,这鸡放进去也不是没有减少过。
但剩余的也够他们吃了。
甚至就连小鸡苗都不用他们操心。
有些喜欢在野外藏蛋的母鸡,到了抱窝就消失。
等小鸡孵出来后,才带着一堆毛茸茸回来领赏。
安顺和夫妻俩不止一次的说起,这群鸡养的有意思。
不只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了,还学会自己增加数量。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养出来的鸡,那味道真的没得说。
两家人全都双手不空的提着东西,一起往巷子走了没多久,就听到了后面的叫声。
几人一起回头,就看到了后面的毕学武,带着一家人正直过来。
看着他牛高马大,三步并做两步就把一家子抛在后面。
安松雨就不由得瞪大了眼。
重生回来后,即使是哥哥结婚的时候,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位舅舅。
今天再一次看到了,安松雨还是忍不住想笑。
谁能想到啊!
名字取正确了,跟体形格外搭配的毕学武。
竟然会是高中老师,并且还是教语文的。
别看他脚步飞快,可真到了两个妹妹面前,语气却格外温和:
“阿珠跟阿华怎么凑一起了?”
“在外面刚好碰上!哥你要早点到,说不定我们仨都能一起进来!”毕丽华一边回答二哥的话,一边向后面的二嫂跟外甥们打招呼。
与姐妹俩一样,他们家也是一大串的人。
于是,巷子里成功的被兄妹三人三大家子,几乎填满了。
毕学武是在南市的一所高中任教。
平常教学任务繁重,能够回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多。
现在半路上遇上两个妹妹,那话都不停。
安松雨看着他问候完大人又问候孩子的样子,笑容更深了几分。
重生前,安松雨就是在南市安家的。
距离大多数的家人都远了。
简子瑜跟了项目每一次回家,都得相隔不短的时间。
那时这位二舅家,可以说给了安松雨很大的安全感。
不过两家虽然同在南市,但距离却着实不近。
日常真正见面的时间,倒也不是很多。
毕学武看外甥、外甥女们那是谁也喜欢。
要不是双手不空,都差点直接在路上给他们掏压岁钱了。
很快,大舅家到了。
大舅家是很早期建的房子,所以占地面积格外大。
这些年来,他们也是抓住了时代的红利。
从最初的拉着小摊子卖炒粉,变成了现如今整个中城都颇有名的早茶厅。
楼房早就买了。
可惜除了小辈之外,他们夫妻俩跟安外婆都不乐意去住。
于是早几年,安大舅直接把他们原本住的房子给推掉,重新建了两层半的小楼。
占地都超过二百平近三百平的小楼,前面有天井,后面有院子。
二楼三楼都还有一个大天台。
可以说这些年来,随着兄妹几人家的人口越来越多,这栋房子都不愁没地方招呼。
不过安大舅这些年年纪也大了。
他一手创下的早茶厅,早已经交给了两个儿子在经营。
甚至就是唯一的女儿,也用他们早茶厅的名字,开了分店。
安松雨一行人今天回外婆家团聚,是已经延续了好几年的习惯了。
他们到的时候,大舅家特意订制的宽大大门,早已经大大的打开。
远远的看到他们一行人的身影,大舅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