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沙,水散石也。”
这样的理解委实是浅薄无比。
但却也符合认知。
丁林意念一动,下一刻,内景洞天紧贴着海面的位置,甚至比那一道生机法则站位还要低,两道铁索生长了出来。
不,或许称为链,它俩连手指粗细都没有,实在是纤弱到了极点。
丁林甚至怀疑若没有天罡三十六变的神通加持,甚至连法则锁链都具现不出来,而现在确实是出来了,给人的感觉却是用手都可以拽断。
在下位法则中也是最末流的存在。
但不管怎么样,这沙和石也是两道法则。
也是丁林自行练会的第八道法则。
若再算上真龙血脉继承的那道水属法则,还有以《灵宝诀》炼化得来的空间和生机两道法则,丁林如今已身具十一道法则,而太乙境界最低只需要十道法则便可以尝试冲击。
内景天地中,海面早已经平复了下来。
那一丛青荷再阻拦坠下的巨石后也安稳了下来。
微风轻漾。
是丁林方才尝试飞沙走石后未散尽的余波。
山腰处,青荷轻轻摇摆。
丁林的心中忽然涌出了一丝渴望,脑袋中忽然浮出这样一个念头,法则既然已经够数,且恰好便有空间这样一道上位法则,所有的条件都已经齐备,为什么不突破。
金丹旁,念头迟滞了一瞬。
为什么?
丁林隐约记得,似乎之前就有过结论,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想不起来,那便突破吧。
不管是什么样的坏处,提升修为境界总不能说是不对吧。
丁林几乎就要忍不住开始突破。
但就在这时,另一侧的山峦上雷击木轻轻一颤,一根翠绿的枝条上,细小的金色雷霆劈啪作响。
迟钝的思绪更加混乱。
下一刻,丁林一下子惊醒,他念头虚化在金丹旁,目光几乎凝成了实质看向,另一边山腰处生长在水畔的青荷。
青荷轻轻摇曳,似乎极是无辜。
丁林却一下惊醒,他猛地睁开眼睛,意识从内景天地中脱逃,重归肉躯,后背汗津津的一片。
修为到了丁林如今这的境地,几乎已经可以说太乙之下,升无可升了,竟然也会汗流浃背。
丁林稳了稳心神,仍旧是无比后怕,方才最后时刻,若不是雷击木提醒了一下,恐怕他就真的着了道,尽管那日王母没有具体分说,但这境况,便是王母不说丁林自己也能想的到,只要他以空间为核心晋入太乙,那么以后,除非他愿意将自身的境界永远控制在太乙,再不奢求果位,否则……
真是好险。
旋即丁林的眸中又有戾气闪出,危机过后,后怕过后,他只觉的自身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无比的清醒,这青荷竟然在此时动手,便说明只凭着单一的空间法则,在之后他成就果位之时,争夺身体的主导权,没有把握,而越是如此,便越是不能如愿。
丁林又闭上了眼睛,他不愿再等待,这危机后的灵静,固然让他心神俱疲,却也无疑是晋升的最佳时机。
他又思忖起颠倒阴阳。
原本,丁林是想以之分别练成阴和阳两道法则的,但就在思索日月轮转,天气阴阳之后,他又忽然有了新的打算,他能否将阴阳看成一个整体。道德经中有言“万物抱阳而负阴”,太极图中也有阴阳眼,而无论是之前的日月轮转,天气变化,其实都在这个框架之内。
阴阳可以是一种现象,更能算作是一种哲理。
在此世,或许得说是天地至理。
丁林化用前世的思维思索,以他如今的境界,一个念头便可以推演出无数,有了大概的框架和轮廓,模糊的概念很快便清晰了起来。
他仍旧将阴阳看做一体,得出了阴阳哲理的特点,共有三个:统一、对立和互化。
在思维上它是算筹和占卜不可分割的玄节点。
它是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丁林按照易学思维理解,概括而言。
阴阳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每个人对领悟后,都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万物存于阴阳之道。
丁林又想起了前世所读的许多书籍,那时一知半解,现在却都能在其中窥见阴阳的影子。
阴阳一词,实在是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
丁林再做归纳,将他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思维到此为止,极境升华。
丁林不知道这般笼统,能否生出法则,但他已经将自身的推演理解运用了到了极限,这些便是他理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