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 第233章 一物降一物

第233章 一物降一物

    程时被她拉得趔趔趄趄,一边拿东西关门,一边叹气说:“我说你别这么急吼吼的,有句话叫‘言慢者贵’知道吗?行动也是一样的,事缓则圆。你好歹也是个大家闺秀,能不能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孙敏之:“知道了,知道了。你好啰嗦。”
    刚才听见孙敏之的声音,隔壁的蒋郁东和程娟就不约而同静下来,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这会儿外面传来孙敏之拖着程时走过走廊然后下楼的声音。
    两个人交换了个眼神。
    程娟:“一物降一物。”
    蒋郁东轻叹:“他们两也不知道是谁降谁。”
    程时下了楼,就看见孙敏之的车在门口等着。
    张伯坐在副驾驶座。
    司机是个面孔冷峻,神情严肃的年轻人。
    虽然西装革履,但是这气质看着像军人。
    程时瞥了眼他的腰间。
    鼓鼓囊囊的,应该是配了枪,肯定就是军人没跑了。
    前两次给孙家留下了挺大的阴影,照理说应该会增加警卫,怎么还减少了。
    想来肯定是孙敏之反对激烈,孙家才不得不用了这个折中的办法。
    孙敏之问程时:“你去这个研究所想看什么?”
    程时:“我看看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计算机到底做到什么地步了。”
    孙敏之:“听说为了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特地从全国挑选了最厉害的人才,成立了个研发团队。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这么难。”
    程时:“我们动手晚,计算机是多种技术的复合体,技术壁垒高。我们想要突破,最快的方法就是买成品然后拆解研究,模仿。可是那些国家对我们都采取高性能计算机禁运的方式,然后只卖低端设备的给我们。就算我们进口低端设备,也要被监控,以防止我们技术自主和数据方面进步太快,就好像把我们放在玻璃房子里一样。特别是大型的高性能计算机。”
    孙敏之微微点头:“明白了。”
    到了地方一看,程时暗暗苦笑:他曾听说研发团队很年轻,缺乏经验丰富的领军人物。
    大家都是边学边研发,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一看,还真是。
    这个团队年纪最大的就是组长,看着也就三十左右。
    其他都是二十几岁的毛头小子。
    组长本来听说孙敏之要带个厉害角色来,很是期望,结果一看到程时瞬间失望至极:我们团队就是年轻了,结果你带来个更年轻的。
    我们虽然年轻好歹都是硕士博士。
    这孩子大学毕业了么
    所以两个人见面时,双方眼里都透露着敷衍的客气和“早知道不来了”的心情。
    孙敏之:“刚才程时还在写数控机床的程序。李博士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你们肯定很多话题。”
    李博士上下打量了一下程时,将信将疑地问:“你用的什么语言。”
    程时:“c语言。”
    李博士眼睛亮了:“你会c语言?现在数控机床一般不都用fortran吗。”
    程时:“是,老款数控机床都是用fortran,但是最新的都是改用c语言了。因为精密数控机床需要实时处理大量数据,fortran会导致内存泄漏或效率低下,而且不支持多线程,也不能调用系统参数,不支持开源。而且国产的编译器功能差。”
    李博士听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说:“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漂亮国还是德意志留学回来的?”
    虽然没看到程时编的程序,但是听到这番话都能肯定他是个行家了。
    可是据他所知,国内任何一个大学,现在还没有能力培养能精通机械和编程两个专业的学生。
    因为就连c语言也才刚引入高校,会教c语言的都没几个人。
    程时:“我是自学的。”
    李博士:“自学,用哪本教材?”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现在国内压根就没有c语言普及教材。
    程时知道第一本教材也要明年才能出,成功避开了这个坑,回答说:“c语言发明者之一丹尼斯?里奇的那本,图书馆借的。”
    李博士又说:“那你英语水平很好啊,这本书只有原文版的,没有翻译版的。”
    程时有些头疼了,这么问下去,没完了。
    孙敏之忙说:“我们来是想看你们做的高性能计算机。”
    李博士:“我们最近的进展很慢,除了你们都知道的硬件和软件的限制之外。还有网速也让我们很头疼。”
    孙敏之问:“这个网速有什么关系。”
    李博士:“高性能计算机依赖多节点协同运算,国内的网络现在都是用电话线来传播,速度极其低。速度低导致节点间通信延迟时间长。就好像几个人一起干活,中间要商量,但是因为隔得远,得跑来跑去才能说上话。如果有自行车,那商量的速度肯定比步行快,干活的效率高。如果有汽车就更快。现在的情况就是,我们还在靠步行保持联络,漂亮国已经靠电话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