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攀金枝 > 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奈

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奈

    “户部?”
    王姮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也好!”
    户部虽不比吏部,却也是六部中颇为重要的官署。
    田亩、赋税、财政……事务繁杂,却都干系重大。
    楼彧去了,很容易做出政绩,实现他指点江山的宏图壮志。
    “阿兄,何时归京?”
    王姮太了解楼彧了,他既这般说,就表明他已经开始筹划这件事。
    圣人、太子那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决定,南州、西南、南疆等事宜,亦都在收尾,甚至于具体的时间,楼彧都已经暗中拟定。
    “现在正值汛期,海上多风浪,不宜出行。”
    楼彧果然早有计划,他缓缓说道:“待到秋日,我们再出发!”
    “好!那我也开始准备!”
    王姮暗自在心底计算着,现在正是六月,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南州潮湿闷热,南州比邻的南海,则进入到了汛期。
    今年还好些,海上没有飓风,没有对沿海造成巨大的灾难。
    但,海上依然不够平静。
    王姮在南州待了一年多,大多时间都在府城,但她见过南州以及周遭地区的舆图。
    近日,楼彧灭了南邦,将南邦等若干小国全都并入了南州,让大虞的南疆边线最大程度的外扩。
    新南州不再是内陆地区,而是直接浩渺的大海。
    有了海,就能走海运。
    楼彧这段时间,正命人修缮几处原有的码头。
    王姮名下的船队,也将航线从东海一路扩展到了南海。
    过去的一年里,楼彧在南州、在岭南等处的所得,大多都通过船队,走海路,运抵东海。
    然后再经由大运河,送达京城。
    如果只看舆图,楼彧、王姮的船队,似乎绕了一个极大的圈。
    毕竟南州到京城的直线距离,并不长。
    但,现实中,南州与京城却隔着群山,还有蜀州的天险,如果走陆路,远不如在海上绕行。
    且,船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磨炼,对于大虞几大海域都比较熟悉。
    他们更熟练利用气候、季风等自然条件。
    只要不是突发的飓风、海啸,船队在海上的运输,确实比陆运更具性价比。
    太子总也忘不了远在南州的楼彧,不只是楼彧是他的心腹,更是因为,楼彧即便没有掌管户部,也在南州,为太子源源不断的送来一船又一船的财货。
    抄没的南州当地豪族,几大家族近百年来的积累,楼彧留了一部分用作经营南州的资金,三分之二全都送回京城。
    蜀王府倾覆,他近十年在富饶的蜀州强取豪夺,其家产,比得上大虞国库两三年的收入。
    楼彧没有客气,全都抄没入官。
    三分之一留在蜀州官衙,用作当地修桥铺路、开挖水渠等等方面的建设支出。
    剩下的大头,也都通过船队,运到京城。
    还有南邦的覆灭,南邦虽地处偏远,南邦王亦只是跳梁小丑,但南邦王城所攫取的财富,却着实巨大。
    象牙、犀牛角……珍珠、玛瑙、各色宝石……楠木檀木等珍稀木材……龙血树、石斛兰等名贵药材……一箱箱,一船船,耗时两三个月,如今应该已经悉数被太子的人马签收!
    可以说,楼彧虽然不在京城,却总能靠着不菲的财货,一次次的刷足存在感。
    他不在户部,却还是帮太子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粮饷。
    别的臣子去到岭南、南州等蛮荒之地,只会怨天尤人,只会心心念念的调离。
    楼彧却在这些地方,大刀阔斧,步步为营。
    又是平息平乱,又是开疆扩土,还能弄来这么多的金银宝物。
    这般“好用”,别说他本就是太子心腹,就算他曾经与太子为敌,太子都要想方设法的拉拢、收服。
    还是那句话,在朝堂上,没有绝对的对错、恩仇,只有永恒的利益。
    楼彧用他实打实的“政绩”,告诉京城的至尊父子:他,楼彧,非常好用!
    “嗯!确实可以准备了!”
    楼彧听了王姮的话,点点头,“我们在南州虽然待的时间不长,却也颇有些收获!”
    楼彧可不是“因公废私”的圣父,他最喜欢的还是“公私兼顾”。
    他为太子、为朝廷谋取最大的利益,他也允许,甚至是纵容妻子为他们的小家有所经营。
    王姮来南州,可不只是钓鱼,更不是为了生孩子。
    她坐镇州府,守住了楼彧的后院。
    除此之外,她还将商队的版图扩展到了南州。
    南州当地的“土仪”,王姮全都利用商队,运到了内陆、沿海,直至京城。
    还有越州、邕州等岭南之地,王姮也没有放过。
    珍珠、珊瑚等宝物,鲍鱼、燕窝等珍贵食材,还有鲜果干果、粮食甘蔗……王姮的商队,本就经验丰富,如今不过是扩张地图,又有当地最大父母官做靠山,经营起来,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一年多,王姮靠着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