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从假皇帝开始纳妃长生 > 第130章王安世变法

第130章王安世变法

下建立的帝党了。
    王安世、袁其昌、蔡大世,都属于这一党。
    接下来,便是徐牧军大将军的军方了。
    说是军方,其实也是徐牧军的一言堂。
    他一直支持大虞朝廷,也可以被视为帝党一部分。
    第三个派系,便是以卢向清、李元浩、孔祥思为首的世家官员派了。
    这一派人数最多、底蕴最深厚、权力虽然不是最大,但涉及部门最多,其他派别根本无法相比。
    第四个派系,便是以郑玄岳为主的南方清流派。
    这个党派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从而登上朝廷舞台的读书人。
    他们自诩为圣人门徒,清流出身,对于世家、帝党一类很看不起。
    可惜手中却无甚大权,而且势力单薄,权利最小。
    最后一个党派……
    便是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承恩交好的数位官员,他们郁郁不得志,而且因为各种原因被其他派系排挤。
    无奈何之行,只能是围在刘承恩等人身边抱团取暖。
    这一派,被称为‘阉党’,人数最少。
    今日王安世率先出声,他就是陛下的传声筒,岂不是说陛下又有什么大动作了?
    郑毅道:“王爱卿有何要事?”
    “回陛下,臣这里有一册数据,还请陛下允许臣将其公示给诸位同僚。”
    数据?
    不少他听到这个词之后心头一跳。
    上次出现数据这个词,还是徐牧军大将军施行禁武令的时候。
    难道今日,陛下又有什么禁令出世了吗?
    郑毅言简意赅道:“念。”
    “自臣担任户部侍郎之后,便着手联合锦衣卫、大虞十三州当地郡守、郡兵等人,测量我大虞十三州耕地面积。”
    “莽荒二州因新归我大虞,是以并未测量。”
    王安世招招手,立刻有户部官员抱着一沓账册跑了过来,递给了王安世。
    “自正永七年十月五日,测量结束。”
    “我大虞包含京城在内,十三州总耕地面积为十亿三千六百五十万亩,总人口约有两亿余人。”
    “因为自天气二十七年起,我大虞就不断经历天灾人祸,致使流民不断,无法查清这批人口,是以只能根据各郡县的户籍人口查看。”
    “我大虞,为何会有这么多流民?”
    “很简单,百姓没有地种,活不下去而已!”
    “只能无奈的卖儿卖女,变为流民,以四处乞讨为生。”
    “这些人活不下去,一旦被有心人蛊惑,变会转变为乱民!”
    “这几年来,北地六州民乱不断,便是因此而起。”
    王安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听在诸多朝臣耳中,却是有些刺耳。
    “但是,按照总耕地面积和总人口来看,每个百姓至少有五亩可耕种面的,足够养活所有百姓。”
    “但可惜,依旧有无数百姓沦为流民,继而转化为乱民、暴民!”
    就在这时,有人打断了王安世。
    “王大人,你此言差矣。”
    “总耕地面积虽然有十多亿,但土地却是可以买卖的。”
    “一些百姓生性懒惰,不爱种地,整日游手好闲,田地都荒芜了。”
    “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变卖土地,如此土地便集中在了勤劳百姓手中,以此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和税收。”
    “难道王大人不顾其他百姓死活,任由土地荒芜吗?”
    “不。”
    王安世道:“我说的不是这些,而是我大虞总耕地面积的变化。”
    “臣查过资料,天启三十五年时期户部曾经做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耕地人口总测量。”
    “那时的全国可耕种面积达十七亿五千万亩之多,人口更有三亿五千万!”
    “天启七年时期也曾经查过,可耕种面积十八亿六千万亩。”
    “再往前,万昌四年,全国可耕种面积十六亿二千万亩。”
    “我大虞三百余年,全国可耕种面积最多时是在永安十一年,全国可耕种面积足有二十一亿亩!”
    “沈大人,你说是有懒惰百姓不愿种田,耕地会集中在勤劳踏实的百姓手中,但为何短短二十余年时间,耕种面积足足少了七亿亩地!”
    “这七亿亩地,到底去哪里了,诸位同僚可否知晓?”
    王安世面对诸多朝臣,在场官员面色不一,却并未有人在此时说什么。
    王安世回身,整理衣衫,双手交叉拜倒在地。
    “陛下,经微臣查明,自天启三十五年至正永七年,我大虞可耕种面积因各种原因无缘无故减少了足足七亿亩!”
    “天灾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人祸!”
    “苛捐杂税、徭役兵役不断,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是卖田卖地,变为流民。”
    “而这些土地,最终却是会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员、大世家,甚至是勋贵手中。”
    “这些大世家、大地主、勋贵因为身份特殊,他们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