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卡洛并不想让革命后的俄国过早诞生的原因。或者说,革命后的俄国也可以诞生,但必须要对这个即将诞生的新俄国进行一定的限制。
如何限制呢?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全目前的俄国皇室,让俄国陷入分裂的局面。
卡洛目前还不确定自己将会站在哪一边,但卡洛确定的是,俄国皇室是一定要保全的,未来的俄国也是一定要分裂的。
随着冬季的到来,俄国和岛国的战争也逐渐进入僵持阶段。虽然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操作,但毕竟综合实力还处在超级列强的范围,不是那么容易就会垮台的。
而岛国这边也因为冬天的到来不得不减缓了自己的进攻。不管是朝鲜还是俄国的远东土地,在冬天都是相当寒冷的。
俄国人对于这样的寒冷还是能够适应的,但岛国人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适应寒冷了。
好消息是,俄国后勤部门的混乱已经不再是秘密,岛国政府也清楚俄国军队的现状。
战争每拖延一天,俄国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后勤的补给上。他们需要从遥远的欧洲征调物资运来远东,后勤方面的开支足足是岛国的好几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纵使俄国是超级列强,他们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除非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打败岛国,完全不在乎俄国本土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要不然,俄国就得在自己的经济崩溃之前,找一个合适的和谈机会来结束这场战争。
冬天虽然拖延了陆军的进攻,但海军不可能在冬天就停止行动。
沙皇尼古拉二世派出的支援远东的舰队,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准备,终于从波罗的海和黑海出发。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舰队的远洋航行基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沿途的所有国家的港口都可以进行补给,毕竟哪怕是超级列强,也需要卖给俄国几分面子。
但此时不同。因为俄国和岛国处于战争状态,其他中立国家有资格拒绝对俄国舰队提供物资帮助。
换句话来说就是,这支由欧洲开往远东的舰队,在航行过程中几乎找不到补给点。
没有补给点就无法补充煤炭和生活物资,这对军舰上的海军官兵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英国作为岛国的盟友,在战争刚刚爆发就以中立国的姿态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所有中立国家不得干涉这场战争,必须遵照约定,禁止向交战国舰队提供任何方便。
英国这样的要求完全就是在针对俄国,因为岛国的舰队没有任何航行到欧洲的必要。
他们不可能奔赴万里前往波罗的海和俄国的舰队交战,活动区域也只局限于东亚。
如果说没有补给点也就罢了,俄国海军官兵省吃俭用,仍然可以平平安安的航行到远东地区。
但因为俄国陆上战争节节败退的原因,在俄国军队内部已经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
这种心理有多么严重呢?俄国海军官兵完全是在自己吓自己,内部甚至流传起了岛国的秘密舰队已经到达北欧海域,即将对他们展开突袭的谣言。
要知道,此时俄国的文盲率还是很高的。这些海军官兵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士兵都是文盲,他们对于这样的说法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有些士兵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样的说法是真的。
相信了这样的说法,自然就会对自己所在舰队的安危产生担忧。在不断的担忧之下,士兵内部自然也会产生一种恐慌的心理。
在恐慌心理的加持之下,俄国海军士兵的精神高度紧张,看到远处航行来的船只就会大惊小怪,将其误认为是岛国的舰队而盲目开炮。
这条消息还真的不是杜撰。在这支支援舰队前往远东的路途上,他们错误的将英国渔船当做岛国舰队,盲目的对其发动了炮击。
幸亏这些俄国海军官兵的军事素质并不高,只有一枚炮弹落在了渔船的周边,并没有直接命中渔船。
不过俄国海军擅自对英国渔民开炮的行为,还是引起了一阵舆论风波。英国本来就站在俄国的对立面,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英国要求国际法庭公审俄国舰队迫害英国平民的案件,并且对俄国海军和政府进行处罚。
虽然这样的处罚肯定不会太重,但这样的舆论传播到整个欧洲,对俄国政府的名声肯定是一种打击。
也正因为俄国海军炮击英国渔船的事件,让英国政府有足够的借口去压力其他的中立国家,要求他们不得对俄国的舰队提供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也不幸地成为了英国的压力对象。在这场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国驻西班牙大使就联系上了西班牙政府,要求西班牙政府遵守中立国家条约,不得对俄国舰队提供任何方便。
卡洛对此的回应是表面答应,实际把英国大使的要求当成了空气。
别说卡洛本身就有给俄国提供方便的想法了,就算没有,只要是英国人支持的,卡洛也要反对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