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 第222章 当年你抛家舍业,今日还你个衣锦还

第222章 当年你抛家舍业,今日还你个衣锦还

你曹操都能两屠徐州,当初为破下邳,自可不择手段,不顾百姓死活水灌下邳。
    我刘备能吗?
    当然不能!
    “楚公言之有理,是统有欠考虑,疏忽了当初曹仁将寿春百姓赶出的先决条件。”
    “如此看来,这水淹下邳之计,确实当慎重考虑才是。”
    庞统点头称是,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
    破城之议,一时卡在了这里。
    当众人议不出个所以然时,不知不觉安静了下来,几乎是习惯性的看向了萧和。
    此时的萧和,一直不曾表态,只是目光凝视着下邳城,眼神若有所思。
    那眼神刘备再熟悉不过,必是心中已酝酿出了什么奇谋妙计。
    “伯温,这破下邳之计,你可是已胸有成算?”
    刘备满怀期待的问道。
    萧和确已胸有成算,目光便扫向眼前徐州山河,意味深长道:
    “楚公适才说过,若不顾满城百姓,与曹贼何异?”
    “这便是楚公虽离开徐州十余载,却仍旧存有民望,百姓依旧会怀念楚公的原因。”
    “这也是曹操于下相一败,东海郡郯县等各城,皆是望风倒戈归附于楚公的原因。”
    “民心这种东西,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刀,若运用得当,比真正的刀锋还有杀伤力。”
    “咱们攻取下邳,就从这民心下手!”
    民心!
    这两个字,如惊雷般响起,令庞统糜竺等人,蓦然间领悟了什么。
    刘备也若有所悟,忙问:
    “那依伯温之见,如何用民心助孤破下邳?”
    萧和目光如刀,率先射向下邳城:
    “楚公当亲手执笔,写一道告下邳军民书,称此番杀回徐州,乃是为讨伐曹贼,为当年死于曹贼屠刀之下的徐州士民报仇雪恨。”
    “此一道檄文,乃为激起城中士民对曹操的仇恨,激励他们背曹反魏,动摇城中守军意志,令臧霸不能全力抵挡我军。”
    接着,萧和目光又看向了糜竺:
    “糜太常乃徐州名士,虽离乡多年,糜氏经营多年的关系网,应该还留存不少。”
    “接下来就请糜太常动用你的关系人脉,游说各郡国士家豪姓,向他们陈明利害关系,劝他们认清形势,群起归附楚公。”
    “尤其是陈氏一族,若能说服陈氏一族带头倒戈,吾料州中各大姓,必会群起叛魏归楚!”
    听到这里,刘备和糜竺神色一动,彼此对视了一眼。
    陈氏一族。
    这可是徐州举足轻重的大族,可影响一州士人人心向背的顶级大族啊。
    为首者,便是陈珪和陈登父子。
    当年刘备能从陶谦手中继承徐州,正是在糜竺和陈登的联手拥立下,方才登上州牧之位。
    其后曹操能灭吕布攻取徐州,也是得到了陈登及陈氏家族做内应。
    只是曹操得徐州不久,陈登便因病英年早逝。
    曹操似乎为削弱陈氏对徐州的影响力,便有意扶持臧霸做徐州刺史,以温水煮青蛙式的手段,逐将陈氏驱逐出了徐州权力核心。
    时值如今,陈珪年势已高,常年深居简出养老,徐州从州府到郡府,各要害职位也鲜有见到陈氏的身影。
    陈登立有大功,其子陈肃也不过是一个下邳郡法曹史而已。
    面对曹操的卸磨杀驴,要说陈氏一族不心怀怨言,谁信呢?
    只是先前曹操已一统北方,大权在握,就是要打压你陈氏,你又能怎样?
    就算你心中不满,也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那么当此刘备归来,徐州有易手迹象的局面下,陈氏一族的倒戈,不就合情合理么?
    想明白这一层,糜竺欣然道:
    “伯温军师言之有理,楚公,臣当亲赴淮浦,务必说服那陈公站出来,振臂一挥号召徐州士人归附楚公!”
    刘备自然是欣然采纳。
    缓一口气后,萧和最后说道:
    “与曹操有血仇的,不只是下邳,还是整个徐州。”
    “楚公要攻下的,也不只是下邳,而是整个徐州五郡!”
    “故楚公还当发布檄文,张贴于下邳,彭城,琅邪诸县,历数曹操两屠徐州的累累罪行,号召各郡各县士民群起倒戈,背魏归楚!”
    “咱们就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心战,让曹操亲口尝一尝,当年他屠徐州时结下的恶果!”
    听到这里,刘备已彻底明白了萧和计策的全貌。
    简而言之,就是先攻心,尔后不战而下徐州!
    “好,就依伯温之计,孤就与曹操打一场攻心之战!”
    刘备遂做出决断,采纳萧和之计。
    于是刘备亲自写了一道《告下邳军民书》,抄写上千份,射入了下邳城中。
    同时又令庞统执笔,写下一道“讨曹贼檄文”,令细作于徐州五郡张贴。
    糜竺则动用自己的人脉,游说徐州大小豪姓,并亲自赶往淮浦,以说服陈珪倒戈。
    十日之内,举州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