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作秀的人不少,大多是为了争夺皇位
比如王莽作秀,给自己立起了道德典范的人设,是为了赢得天下人心,进而逼迫汉帝禅让,自己能改朝换代做皇帝
再比如杨广作秀,是做给他爹杨坚看,是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最后也是为了当皇帝
刘禅作秀是图个啥?
以他嫡长子的身份,太子之位固若金汤,只要不做什么特别出格的荒唐事,哪怕你表现平庸一点,哪怕是躺平摸鱼,将来这大汉皇帝宝座也是你的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吃饱了撑的折磨自己,演这么多戏来给自己树立仁义爱民的人设?
可若不是作秀,难道是发自肺腑?
那场落水惊吓,让刘禅的大脑受到刺激,进而使他的性情也发生了剧变,刺激出了这些超前的想法,令他变成了一个比老刘更悲天悯人的仁义之主?
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除此之外,萧和也想不出还有其他的合理解释
于是面对刘禅的反问,萧和略一沉吟后,只得拱手笑道:
“圣人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既为水,民心所向,便为天命所向”
“太子殿下能对百姓心怀仁义,实乃陛下之福,我大汉之福也”
萧和耍了个心眼,偷换了一把概念
把刘禅狠狠吹捧一番,认可他的仁义,却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
刘禅嘴角弧度微微上扬,显然对萧和的回应很是满意
“大司马言重了,父皇自小就教导我们,要对百姓施以仁义,我只不过是践行父皇的教导而已”
“与父皇对百姓的仁义相比,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呀”
一番自嘲后,刘禅便将萧和请入了府中
眼下天色尚早,诸葛亮等众臣还未到,刘禅便先将萧和请入书房之中小叙
一进门,案几上的一本书,就令萧和眼前一亮
那是一本数学书,是他编给自己学生,也就是宋王刘裕的教材
“这书…怎么会在殿下这里?”
萧和拿起了那本数学书,不解的目光看向了刘禅
刘禅凑上近前,淡淡笑道:
“我乃父皇长子,是家里的长兄,自然有关心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
“所以不久前,我便曾去宋王府看望四弟,正好就看到了大司马给四弟编纂的那些书,于是就跟四弟借了几本回来”
说着,刘禅将他手里的数学书接过,随手翻看着说道:
“其他那些书,我倒也勉强能看懂一点,唯读这本数学却实在晦涩难懂,看的我是云里雾里”
“不过我虽然看不懂,却觉着这本数学书真乃世外奇书,其价值远胜那些四书五经”
“不光是这数学书,大司马你给四弟编纂的所有书,皆乃古往今来少有的奇书,其中的道理远胜于那些所谓的圣人之言也!”
刘禅啧啧赞叹,抬头看向萧和,眼神中已写满了崇拜
萧和不禁大感意外
这些个数学,地理,物理之类的教材,虽然教的都是些启蒙知识,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形同于天书
哪怕是诸葛亮这样的大能,此前看过之后也是云里雾里,大多不知所云
其余人就更不用说了,只是觉得新奇而已,却皆不感兴趣,没人愿意去读
也就是刘裕年幼,小孩子接受能力强,所以才能学得下去
令萧和没想到的是,刘禅这个刘家长兄,竟然也对这些教材萌生了兴趣
更惊喜的是,刘禅竟能看出这些教材的价值!
甚至还认为,这些书里边所教的道理,远胜于圣人之道!
成年人当中,有这等见识者,刘禅还是头一个
不容易啊…
“太子殿下能看出此书的价值,当真是难能可贵,天资非凡也!”
萧和由衷的一声赞叹,尔后却话锋一转:
“不过臣这些书中的道理,与圣人之道各有千秋,也不能说这些书中的道理,就远胜圣人之道,只能说是术业有专攻吧”
萧和历经两世,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教训经验在身,何等的思想境界,自然不可能有那种非黑即白的观念
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道理?
四书五经,圣人之道,有优点也有缺点,关键要看你怎么用
刘禅手里边拿的这数学书,还有案几上摆的那些地理,物理书,并不是说学了就能所向披靡,解决世间一切的难题
若说萧和真信奉什么,那就是信奉四个字:
经世致用
不管是什么学说也好,什么武器也罢,或是什么人才,只要是用对了地方,用对了时机,于公于私有利,那就没什么问题
所以萧和既可以将后世的科举法搬出来,能教授刘裕后世的科学,又能坦然接受三妻四妾,也能放得下所谓“尊严”,对老刘行君臣叩拜之礼
不过,刘禅却似乎少了萧和这般气度格局
听得萧和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