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明原本是病急乱投医,亲自登门求李教授出山,却没想到一进门就撞见了这令人震撼的一幕。李永杰的目光瞬间被桌上那具近乎完美的石膏颅骨模型吸引,瞳孔微微收缩,手指不自觉地扶了扶眼镜。
上一次燕学平的挖眼案里,他就已经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可眼前这一幕,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李教授!”一名专家激动地迎上去,手上还沾着石膏浆,却顾不得擦拭,“您来得正好!要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咱们系统里藏着这种高手!”
另一人也忍不住赞叹:“真是神乎其技啊!那些骨片碎得跟拼图似的,他愣是给拼回来了,分毫不差!”
李永杰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戴上手套,拿起测量工具,一丝不苟地对比骨片数据和石膏模型。他的眉头起初紧锁,但随着测量深入,眼神渐渐亮了起来,最后竟忍不住轻轻“啧”了一声,摇头叹道:“难得,真是难得……”
石天明见状,连忙问道:“怎么样?能用吗?”
李永杰深吸一口气,语气里带着罕见的兴奋:“何止能用?用不到十分之一的骨片复原颅骨,这需要对颅骨结构烂熟于心,还得有极强的空间推理能力——更难得的是,他还有一手精湛的雕塑功底!”
石天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早知李睿有这本事,他何必四处求人?眼看模型即将完成,他迫不及待地问:“那接下来是不是得送到省厅做电脑三维面部复原?”
李永杰点点头:“可以试试,不过……”他顿了顿,神色略显凝重,“就算用最先进的技术,复原结果也只能做到形似。像疤痕、皱纹、酒窝这些软组织特征,骨骼上根本没有痕迹。真要凭这个找人,还得费一番功夫。”
他看向一侧的温柔,问道:“温主任就在这儿,你不妨问问她,省厅技术总队那边电脑复原要多久?”
温柔沉吟了一下,说道:“最快也要十天,如果送北京,或许能压缩到七天。”
“这么久?”石天明惊讶地睁大眼睛。
温柔苦笑道:“这已经是极限了。”
说完这句话,她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她不动声色地扶住了身旁的桌沿,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最近熬夜太多,血压似乎又有些不稳了。她悄悄做了个深呼吸,等那阵不适感过去后,才若无其事地松开手。
就在这时,那位叫王哲伟的专家突然笑了起来,说道:“教授,恐怕用不着送省厅了——您没发现这小子在干什么吗?如果真要电脑复原,他何必费这功夫做石膏模型?直接拿那些骨片扫描不就行了?”
李永杰猛地一怔,目光死死盯住李睿的动作。下一秒,他的嘴巴缓缓张开,手指颤抖着指向那个专注的年轻人,喉咙里挤出几个破碎的音节:“他……他该不会是要……手工面部复原?!”
王哲伟重重点头。
“不可能!”李永杰失声叫道,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这技术全中国只有两个人掌握,全球范围内也不超过十个!如果他真能做到,不管相似度有多少,他都不再单单是一个技术员,而是一个学术级的顶尖专家!”
“温主任,“李永杰转头看向温柔,问道:“我记得这个年轻人好像叫李睿?他不是海市市局的法医吗?”
温柔笑着解释道:“他的编制确实还在海市,但在此之前,他曾是我们专案组的一员,这一次,是专门把他请回来帮忙的!”
“难怪……”
石天明闻言,不由得重新审视起那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李睿依旧对周围的骚动毫无反应,耳机隔绝了所有杂音,修长的手指正用塑刀在石膏表面勾勒出第一道肌肉纹理的弧度。灯光下,他的侧脸苍白如纸,眼底的血丝清晰可见,可那双手——那双手稳得像一台精密的仪器。
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仿佛正在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
李睿将石膏颅骨模型稳稳地固定在法兰克福平面上,动作轻柔得如同在安置一件稀世珍宝。他转身从纸箱里取出一包牙签,剪刀在指尖灵活转动,将牙签剪成长短不一的小段。每一剪都带着精确的力道,每一段牙签都被他小心翼翼地粘在石膏模型的关键位置。
石天明忍不住凑近,压低声音问道:“李教授,他这是在做什么?”
李永杰的目光始终没离开李睿的双手,直到看见年轻人停下动作陷入沉思,才轻声解释:“他在制作软组织厚度指标柱。每一根牙签的高度,都对应着面部特定位置的软组织最大厚度。”说着,他摇了摇头,眼中闪过惊叹,“这需要对成千上万个解剖数据倒背如流。他这速度,已经比电脑建模快了几十倍不止。”
石天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回李睿身上。年轻人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着微光。他的动作看似缓慢,却带着一种近乎艺术的韵律感。
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