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张海兰还琢磨着让刘三直接拿点东西去,不过被苏锦给拒绝了。
反正都是让柴米的二舅套车来,倒也不急于一时了。
柴米来姥姥家的次数不少,不过印象却十分模糊。一则是前世的时候,她年纪不那么大的时候,家里总出变故,反而是舅舅和姥姥姥爷来的多一些,自己反而就没怎么来姥姥家。况且姥姥家这边的路确实难走,来一趟都赶上走一趟川藏线了。
二是前世母亲过世的早,姥姥姥爷也可能因为女儿提前离世,导致心理不太好,过世的也早,导致后期柴米去姥姥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去了。
毕竟母亲已经没了的时候,柴米多少有点被姥姥家疏远了。
这会儿还不到七点,太阳不怎么大,加上附近山高,导致气温并不是特别高。
远山如黛。
炊烟袅袅。
一副很田园的风光。
宋秋水背着小手,颇有一副琵琶奏琴弦的风味说道:“这要是在这儿……前边冒出来几个手持大刀的壮汉,咱们几个今个都得被劫道了。”
柴米就笑宋秋水嘴里没一句正经的,随后说道:“这又不是古代,哪有那么多土匪。”
苏锦却说道:“有。我小时候这边就有绺子。”
苏锦叹了口气:“那时候没解放呢,这附近就有一股子绺子。老厉害了,一到秋天的时候,就挨家挨户的抢粮食……”
“唉?大姨……”宋秋水突然打断了苏锦的话。
宋秋水反正自认为和柴米是姐妹,也就不从她堂姐宋秋萍那边论了,也称呼苏锦为大姨。
“大姨,你说那个时候绺子是不是也抢钱抢粮抢女人?那为啥不抢你呢?不会是因为大姨你年轻就这么胖吧……”
苏锦愣住了:“……”
“我婆婆体格子壮,绺子扛不动她……”张海兰在一旁笑道。
柴米也被张海兰给逗笑了。
要说说话就要看宋秋水呢,这家伙是真.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精神小妹的精神思路,一向很另类。
苏锦倒也不生气,嘟嘟囔囔的说着:“抢粮食……绺子就抢吃的。抢人干啥?抢一个人,不是多一张嘴?绺子又不傻,抢回去还得养活,他们自己还吃不饱呢。再说了,那会儿家家户户的都穷的吃不饱饭,我年轻时候,可瘦了……比柴米还瘦呢。”
话是这么说,不过柴米还真的没见过瘦的时候的大姨,在柴米记事开始,苏锦就很胖。
而且是越来越胖。
一是苏锦本身就不怎么干活,虽说儿女多,有一个儿子两个闺女,但是苏锦本身离婚就特别早,十六七岁的时候就结婚了,之后生了刘三,而刘三结婚也挺早的,等到刘三结婚了,那家里家外的活,多数就是刘三的老婆张海兰去处理了。
洗衣做饭有儿媳妇了,她这个只有四十多岁的年龄,婆婆做了很多年了。虽然不像古代那种老家主一样,可以一言九鼎那般,但是确实体力活少了很多。
另一个原因就是苏锦的婆婆没得比较早……她婆婆公公早就没了,不用生气。
心态好,不生气,人也就慢慢的胖了起来,这会没有一百七八,也有一百四五了。
苏锦也打开车门,准备下车。
张海兰赶紧去搀着:“婆婆你慢点,你这腿脚不利索,慢点下车。”
苏锦却一脸不耐烦,嘟囔着:“我这条路走着走都走了几十年了,也没摔死……不用扶着。”
张海兰待苏锦下了车,也就不扶着了。
“要不咱们几个先走着进村?还是等会二舅套车来拉东西再进去?”
“溜达溜达吧。”
于是众人便走上了土路,至于那台车和车里的东西,就等会儿让刘三处理好了。
反正现在这个年代,不至于一不留神,车都丢了……
毕竟,会开车的人少之又少。
苏锦其实也已经两三年没有回娘家了,她身体确实有一些肥胖起来,走路也变得不那么利索,这两年虽说张海兰这个儿媳妇没有和她主动生气,但是苏锦自己生气。
张海兰已经进门七八年了,就是不生不养,这成了她的心病。
也是全家人的一块心病。
而且这个时代的县城医院,医疗水平还是不太好的。医院检查了很多次,终究没说出来个具体为什么。
像柴米的母亲,生了闺女,老柴家都跳起来,说影响他们柴家人传宗接代了。
而不生的张海兰,让苏锦这个婆婆压力更大。
苏锦的丈夫刘起源更是整天愁眉苦脸的,一回家就说自己绝后了的话,这也让苏锦更难熬。
所以,哪怕看起来平静无比的苏锦,其内心煎熬程度,比柴米的母亲,更为严重。
苏锦身体肥胖起来,一是因为吃穿不愁,二是因为心事重重。
柴米自然也知道这件事,前世的时候,柴米的大姨父刘起源,也就是苏锦的丈夫,最后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年纪不太大便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