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孩子的,也都是用这种小被子,盖着孩子或者抱着孩子的时候,都用。
这和当地的气候其实是有关的。
其实就算是柴米看着刘志敬穿皮夹克,也不觉得太另类。当然,现在八九点,太阳大的时候,就离谱,如果是早晚的时候,也不太离谱。
辽西属于特殊气候,虽然属于东北,但是风俗习惯和气候,更类似于内蒙古的草原气候。
有句古话说的好,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辽西的夏天除了三伏天,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所以柴米也并未觉得这个被子有多少不妥,倒是刘志敬的车,开的非常不妥。
比牛车,快不了多少……
正当柴米准备说快点开的时候,宋秋水的老爹宋青山却说话了。
“闺女,我和你说,这村长他们一家就没安好心呀。刘长贵就整天和我说,你长的带劲,有派……”
那可不就是相中自己个闺女了?
“八成呀,这刘志敬整这出,是只(一声)为你呀……”
宋秋水也颇有同感的点点头。
“大志整这死出……呵呵。因为所以……但是,我不喜欢傻子!!!”
丝毫没顾及到由于车速太慢,刘志敬听见之后,一脸懵逼的表情。
刘志敬:我可一句话都没说……宋秋水就这么离谱的把自己归纳进傻子的范畴了?要不要这么离谱!
“小点声,万一大志听着你说他是二傻子咋整……”宋青山说道。
宋秋水却不以为意:“没事,拖拉机动静大,他听不着。”
“嗯嗯,确实听不着。”刘志敬无奈的说道:“一会儿出村了,坐稳点,拐弯的地方,容易出溜。”
柴米地头笑了一下,心说宋秋水这个憨憨,说话没个遮拦。
宋秋水翻个白眼,躺在车上,把脑袋放到柴米腿上,过了一会儿才睁开眼睛,一脸尴尬的说道:“我还琢磨大志听不着呢……他不聋呀……”
“应该……不聋。”
于是宋秋水便装死了。
好在车开的很平稳,从村里出来,路过一片片已经打蔫的玉米地和谷子地,进入了一段用沙子垫上的路,随后过了一会儿,才上了公路。
柴米看着那低垂的玉米叶子,心情有一些不太舒服,叹气不已:再不下透雨,今年庄稼就要绝收了。
这会儿,三伏天,温度高蒸发量大,下一点小雨,第二天就干了。哪怕是中雨,恐怕也挺不住三两天。
而且,这天气可能会极度干旱。前世的时候,这庄稼就绝收了,一片一片的倒。
好多人没有见过庄稼因为干旱导致绝收的景象,那场面真的是让人心碎。
前世的时候,整整三四个月没有下透雨,导致玉米几乎从跟上直接就倒了,叶子也直接黄了,用火柴一点,就可以点燃一片地。
甚至山上的松树,也有旱死的。
碰上这种极端天气,真的是要了老农民的命了。
都说人定胜天,可是天不下雨,靠人力真的很难。
要说所有庄稼里,什么最抗旱了,应该只有黍子了。其他的都不太行……
而且三家村附近并没有大河,灌溉几乎没有什么可能。
况且,前世的时候,大凌河都断流了……
不同于柴米的愁,宋秋水已经没心没肺的睡着了。宋青山也靠在车厢板眯着了。
进城要坐汽车,还要半个来小时,坐拖拉机,保底要要一个小时。
等到刘志敬把车开过喀县的敖木伦大桥之后,便算是进了城。
不同于后世的高楼大厦,此刻的县城也多少有点草台班子的状态。
高楼大厦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些四五层高的居民楼家属楼。剩下的清一色小平房……
甚至连县政府也是大院,不是大楼。县政府的办公区,就是一排排大瓦房,老旧且落魄。
而柴米要去的地方,就是县城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
这里倒和乡镇的大集区别不太大,这个时代的乡镇大集,是露天的,而县城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是两排水泥瓦搭的棚子,可以遮风挡雨。
仅此而已。
“到地方了。”刘志敬停下车之后,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道,甚至连头都没有敢抬起来。
嗯。
他怕抬头太高,吹起来的空气,误伤柴米……
这一路上……
“大志,你傻了吧唧的搁那杵着干啥呢?”宋秋水一副生无可恋的翻着白眼:“你倒扶着一下我爹呀……”
宋秋水这么一喊,刘志敬才如梦初醒。
他赶紧跑过去,扶着宋青山下车。
毕竟是拖拉机,有点高,宋青山年纪有点大,万一磕着碰着就不太好了。
柴米和宋秋水则是自己跳着,下了车。
“大志,一会儿你帮着搬东西。要买啥菜,我昨晚列了个单子。”柴米从口袋拿出来一张纸。
纸上列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