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忍不住憋笑,说道:“六爷爷,你喝你的。我三叔最近嗓子疼,这不我三婶最近要考高级职称的事,一直给我三叔发火,我三叔就憋着。这不,上嗓子了。”
老六头这才满意,不过随后说了一句:“sunnong玩意,怕媳妇怕的跟个孙子似的,我们老柴家,咋有你这种怕媳妇的玩意……”
柴有德气的怒火中烧,但是只能忍着不说话,拿起来一杯酒,直接自己灌了下去。
柴米看柴有德不倒酒了,无奈的自己拿起来酒瓶子,挨个倒酒。
“来,村长,我六爷爷那满上了。我给你整点……”柴米拿着白酒说着。
刘长贵也不客气,点上一根烟,推了推酒盅。
“换杯换杯。你也不是七老八十了,还拿酒盅。用杯喝吧……”说着柴米就拿了旁边一个二两的口杯,给刘长贵给倒满了。
“换呗,你说啥就是啥。”刘长贵说道:“今个,我得好好喝两杯。我和你们说,要没有柴米,我媳妇她不能回来。我家大志总说,柴米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呀……”
柴米:“额……”
大志脑袋确实不太灵光,这形容词用的……真特么贴切。
宋秋水也是蹙眉紧皱,低声嘀咕着:“卧槽!这还有认妈的……牛逼呀!大志认柴米做再生父母,我和柴米论姐妹。那四舍五入一下,我就是大志她亲妈……”
刘志敬低头不语,心说我爹吃了没文化的亏:我特么说的是柴米给了我妈再生的机会……咋到我爹嘴里,柴米成我妈了?我爹是真特么没事乱造谣……
不过很显然。
刘长贵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用错词了,他举起来酒杯,随后自己从柴米手里抢过来酒瓶子,给宋青山则倒上了。
随后又给周舫倒酒……
周舫脸上一阵惊讶闪过,随后恭恭敬敬的接着酒杯:“村长客气了。”
刘长贵倒根本没有在乎周舫,随后又让大家倒满了,他端着酒杯,对着其他桌子吃饭的人说道:“那个我呢,就简单说两句。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咱们村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今天没有外人,敞开了吃,敞开了喝……这个……那个……都在酒里了,我干了呀。”
刘长贵一饮而尽。
二两高粱白下肚,顿时一股热浪直充五脏六腑:“舒服。这酒有劲……”
众人也都说好:是村长带个好头呀,三家致富之路少不了刘长贵呀,村长是三家村的领路人呀……
拍马屁,他们也是会的。
毕竟,猪肉可是刘长贵带来的。
大家吃着人家刘长贵拿来的猪肉炖粉条了,所以不介意顺着刘长贵说几句。
至于真心话还是阿谀奉承,就不得而知了。
要说刘长贵这两年干的好还是不好,总体来说日子是要比头两年好了一些。刘长贵有那么一丢丢的功劳,最关键的是这两年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才是关键。
解放了生产力,不再吃大锅饭了,而且加上用上了化肥,提高了粮食产量,老百姓确实生活有所提高。
所以以前过年才吃一顿饺子,现在人来qie去的,吃菜有了猪肉,也不是特别稀奇的事了。
一桌的众人,也都夸了一遍刘长贵。特别是苏婉……
苏婉没啥文化,认知的并不多,不过这两次听柴米说,刘长贵其实做到了柴米在老宅干仗的时候“公平公正”,所以心下也觉得刘长贵像个人了……
而且刘长贵又送来两头猪,并且他儿子大志今天也忙前忙后的,苏婉就很感动。于是说道:“柴米,给村长倒酒。今天陪好你叔,你叔这两天白天黑天o忙,正经没少忙活。”
柴米顺势说道:“等下,我想起来了。我有两瓶子过期的酒。我九岁那年贪玩,我家这个房子……”
柴米指着身后的宅子说道:“这个房子盖房子的时候,我妈买过两瓶酒,后来我呢给偷摸挖个坑,藏起来了。”
那会柴米岁数小,怕帮工的喝酒,便出此下策。
想起来,柴米都觉得有点脸红。
好在过去了很久很久,也没人会责怪当年才九岁的她……
柴米于是跑到后院的墙根处,把藏起来的两瓶酒给拿了出来,不是坛子的,就是普通的粮食酿的白酒,没有开封,保存的还是不错的。
柴米拿了出来,之后先交给柴有德……
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做。
“三叔,你看看这两瓶酒,还能喝不?过期了,有年头了。不知道咋样……”
陈年老酒。
柴有德用鼻子闻了一下,立刻就陶醉不已,脸上都笑出褶来了:“好玩意。这个是纯粮食酿的,过期了没事。纯粮酿的酒,年头越久越好。那茅台一放还放十几年呢,这酒虽然比不上茅台,但是绝对是好酒。”
看见酒,柴有德早就把柴米不让他说话的事忘了。
况且总憋着也难受。
柴有德先自己倒了一杯,尝了一口,之后细致回味:“陈了五六年了,这味变甜了。”
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