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六百三十二章 无利不起早

第六百三十二章 无利不起早

    李天明刚刚还在纳闷,上次扩建电风扇和方便面车间的时候,明明已经和李学国掰扯清楚了。
    李学国听到动静,咋又来了?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他呢!
    “学国,没你这样的,咋村里有啥好东西,你都想给划拉走,这大棚……”
    不等李学庆说完,李天明便将他给拦下了。
    “叔,您是想要别的村镇跟我们学咋扣大棚种菜?”
    李学国也是满脸的不好意思。
    俗话说得好,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谁不得把看家的办事攥得死死的。
    可他这个县革委主任当得实在是难啊。
    海城一个五个县,要说经济发展,永河县绝对是拔了头份的。
    可整体经济发展再好也没用。
    贫富不均,因为这事,他去上面开会的时候,没少吃瓜落儿。
    明明是露脸的事,反倒是成了他的错。
    一点好处捞不到,回回挨排头。
    那些经济发展远远比不上永河县的,却能享受到政策上的照顾。
    为了这事,李学国当真是窝囊憋屈坏了,可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该干的还是得干,咋样才能让别的村镇追上来呢?
    他为此操碎了心,原本想着,学李家台子也推动农业产业化。
    可上面的贷款都批下来了,这事却推行不下去了。
    究其原因,还是老百姓被饿怕了,都想把土地攥在自己的手里,细心经营,喂饱全家人的肚子。
    他说得再好,可底下那些村镇的干部却阴奉阳违。
    没办法,他也只能先拿大柳镇来做试点。
    可眼下最迫切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要是大家伙一块儿受穷,倒是没啥,反正这么多年,苦日子也都是这么熬过来的,谁也不比谁好,谁也不比谁差。
    平均主义大锅饭,虽然难吃,可好歹还能咽的下去。
    可偏偏永河县有个大柳镇,大柳镇有个李家台子。
    离得这么近,人家过得是啥日子,有眼睛的全都看得见。
    日子就怕比。
    凭啥大柳镇的人吃香的喝辣的,他们喝一碗玉米糊糊还得多加两瓢水?
    时间长了,其他村镇的群众自然会有意见。
    人们才不管李家台子的好日子到底是拼出来的,还是干出来的,他们只知道县革委主任李学国是李家人。
    天地良心,李学国自打坐上县革委主任这个位子,从来没偏向过李家台子。
    非但没给自己老家谋好处,反而总是变着法地劫富济贫,对着老家开刀。
    就因为这个,李学国平时没事都不敢回来,他都能猜到老家人是咋骂自己的。
    “天明,学庆,我这也是真没办法了,反正大柳镇的菜也不愁卖!”
    李学国知道,整个大柳镇的蔬菜,不但供应着市里的几个国营厂,李天明更是走通了部队的门路。
    “叔,您这是有备而来啊!”
    显然,李学国早就打听清楚了,这会儿不承认都不行。
    “行,咱李家没有小气的人,不管咋说,别的村镇也都是本乡本土的乡亲,总不能我们吃肉,让乡亲们干看着,不过,我有个条件!”
    “你说!”
    “签合同,以后整个永河县的大棚蔬菜,我们李家台子统一销售。”
    李学国闻言,顿时皱起了眉。
    “天明,你的意思是,村里还要过一手?”
    “叔,您就是这么看我的?”
    呃……
    听到这话,李学国微微一怔。
    “统一销售,是为了统一价格,您也知道这大棚种菜的技术,是我们村的郄老师钻研出来的,教会了别的村镇的乡亲,到时候,互相压着价地往外卖,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现在只有大柳镇的六个村子扣大棚,产量有限,价格自然稳得住,可要是整个永河县,十几个乡镇,上百个村子全都开始扣大棚,产出的蔬菜恐怕都不是一个海城能吃得下的。
    万一有人生了私心,压价往外卖的话……
    “有道理,有道理!”
    一旁的李学庆狠狠地瞪了李学国一眼:“你那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呵呵!
    李学国笑得满脸尴尬。
    “还有一点,哪个地方种什么,都得听我们的,虽然都在一个县,可水土还是有差别的,哪里适合种啥就种啥,谁也不能自作主张!”
    李天明单独指出这一点,也是因为,各种蔬菜的价格不一样,这个村种的西红柿一毛钱一斤,那个村种的黄瓜五分钱一斤,肯定会因此生出事端,提前说清楚了,别等到时候起纷争。
    “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这么短的时间里,李天明就能把事情考虑得这么周全,李学国也不得不佩服。
    “叔,最后一点,留种只能攥在我们的手里。”
    “依你!”
    “好,天洪!”
    天洪这会儿还在车里,听到李天明叫他,连忙跑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