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年3月3日,德国共产党总部和柏林党组织联合向柏林工人发出总罢工号召,提出“一切权力归工人苏维埃!”的口号。柏林有五天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政府军驻柏林司令官诺斯克宣布戒严并实行军事管制。3月8日,罢工领导人宣布停止罢工,但军事管制直到3月17日才解除。在这次激进的斯巴达克派和政府军的战斗中,约有一千二百人丧生。布尔什维克(俄文Бoлъшeвnk的音译),意即多数派。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同马尔托夫为首的少数派展开激烈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时列宁派获多数,故名。1912年在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孟什维克(少数派)被清除。以后,布尔什维克成为共产党的代名词。
威尔逊回到巴黎的第一时间就足以向他表明,他在此前三个月内所创建的一切基础在他短暂回国的一个月内受到暗中破坏而面临坍塌。福煦元帅几乎就要实现他坚持的一贯主张:把《国际联盟盟约》从和约中删除。不过,威尔逊的钢铁般决心在这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坚决不后退一步。在他回到巴黎的第二天——1919年3月15日,他通过新闻界正式宣布: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通过的决议——“《国际联盟盟约》将是和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有效。这项声明是对那种企图的第一次反击。——企图不是在新的《国际联盟盟约》的基础上,而是在协约国之间签订的旧的伦敦密约的基础上缔结对德和约。威尔逊总统现在可清楚地知道了,那些恰恰在昨天还郑重其事地发誓要尊重民族自决权的几个大国,它们一心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法国要求得到德国的莱茵地区和萨尔地区;意大利要求得到阜姆港和达尔马提亚地区;罗马尼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也想得到它们各自的一份战利品。如果威尔逊不进行反击,那么《巴黎和约》将是又一次按照拿破仑、塔列朗、梅特涅签订掠夺性和约的臭名昭著的方法而缔结的和约,而不是按照威尔逊提出的、并被巴黎和会郑重通过的原则而缔结的和约。
福煦(ferdinandfoch,1851—1929),1918年5月就任协约国军总司令,8月升为法国元帅。11月11日接受德军投降,他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军胜利的主要领导人。战后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著有《兵法原理》等。指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英、法、意、日等国。阜姆港(fiume)是亚得里亚海的枢纽,战前是匈牙利货物的重要出海口,南斯拉夫人认为它属于斯洛文尼亚或克罗地亚,1915年的伦敦密约把它划归克罗地亚。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在和会上提出要求兑现伦敦密约的同时又要求得到阜姆港和达尔马提亚地区(dalmatien),英、法、美为了扩大自己在巴尔干国家的影响,对意大利的上述要求不予支持,不仅如此,“三巨头”还提出了一条所谓“威尔逊线”,将伦敦密约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加以缩减。奥兰多一气之下离开巴黎回国,想以此要挟,可是他的做法几乎无人理睬。1919年5月7日,奥兰多又重返巴黎和会。最后达成的《凡尔赛和约》规定:阜姆港被宣布为自由港;达尔马提亚海岸外的若干海上岛屿割让给意大利;达尔马提亚沿岸地区割让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大量财产和人口。它从匈牙利获得整个外希伐尼亚,从奥地利获得布科维纳,从俄国获得萨拉比亚,其领土和人口增加了一倍多。波兰本是欧洲古国之一,自从被普鲁士、俄罗斯、奥匈帝国瓜分灭亡之后,波兰人民无时不以复国为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有利时机,因为德俄双方都想争取波兰人的支持。1916年11月5日,中欧国家已承认波兰王国的独立。1918年10月德国崩溃之后,波兰军总司令皮尔苏德斯基将军宣布波兰已是一个独立国家,他本人是波兰独立政府的首脑,并提出巨大的领土要求——恢复1772年的波兰旧有东疆,即大致在杜味拿河和第聂伯河一线。波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第一个大国,其面积几乎和德国差不多大,尽管人口尚不足三千万。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