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09章 柿子烧酒

第109章 柿子烧酒

    一夜西风紧,叶落叠为诗。
    转眼就进入了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尤其是昼夜温差极大。白天,中午时太阳还很辣,秋老虎的尾巴发余威。但到了早晨傍晚已经有些凉意,尤其是到了夜里,已经得铺草盖被。
    户外深秋景象明显。
    “霜降,万物收藏,”清晨,姬氏看着院里高大的柿子树上的果子红了,高兴的指着柿子对李逸道:“阿郎,柿子红了。”
    柿子初红,
    不过此时还不能吃,是酸涩的,还得再等到严霜打一打冻一冻,才会变软,甜蜜多汁。
    “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李逸看着开始红的柿子,也切实的感觉到了深秋韵味,前段时间,晚上一人睡还得搂竹夫人才凉快,但这些天,玉漱和姬氏总说担心他夜里冷,要轮流给他暖床,
    搂着睡却实暖和。
    “这柿子可是好东西啊,医书上说柿果乃脾、肺、血分之果,其味甘而气平,行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
    新罗婢则念念不忘的是火晶柿子,还必须得是长安城东新丰的,新丰的柿子经经霜打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称新丰火晶柿子。
    不仅好看,而且无丝无核、皮薄如纸,不仅极易剥离、清凉爽口,甚至直接拿根麦秸杆插进去当吸管,可以直接吸着吃。
    用新丰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新丰火晶柿子饼,也是绵软香甜十分有名。
    最好的火晶柿子,只产于新丰骊山丘陵和山前的山塬,只有这里的品质最好,其它地方的都没有那的好。
    李逸平康坊买的这宅子,也有几株柿子树,但肯定结不出火晶柿子。
    “每年柿子树叶落了,柿子红了,就感觉格外的喜庆温暖嘞。”姬氏想起自己家以前也有几棵柿子树,想起儿时兄弟姐妹们围在树下,父亲给他们摘熟透柿子的历历往事。
    “我找根长竿摘点下来。”李逸道。
    “现在柿子初红,还吃不得呢。”
    “我不吃。”
    “那现在没熟也做不得果酱、柿子饼啊。”
    “我准备弄点柿子酒。”
    “柿子酒?”
    两美人都没听说过柿子还能做酒的,李逸笑着道:“你们等着瞧吧,柿子酒可是很好喝的,”
    他早盯上院里的柿子了,
    或者说是看到这些柿子在变红,他才想起来这个事。
    柿子在关中遍地都是,这玩意很好生长,甚至不需要怎么特意管理,能长满满一树,田间地头,甚至沟沟壑壑的地方也能长。
    到了冬天,也算是不错的一样果子,还可以做成柿饼、柿酱。
    当然,到后来,这种老品种的柿子,已经没啥人吃了,吃的都是那种改良过的水果柿子。
    鸟都吃不过来,冬天里如红灯笼一样挂满枝头,最后任由掉落烂掉。
    柿子酒跟地瓜烧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深受百姓喜爱,主要还是不用费粮食,便宜。
    李逸早发现,现在关中的粮食贵,酒更是贵的离谱。
    特别是皇帝还发布禁屠沽的诏令,就是禁止杀牛马,禁止粮食酿酒。
    这让酒越发的贵了。
    好的酒,斗酒十千。
    中档的,也往往要一两千一斗了。
    一般人还真喝不起。
    现在腐竹作坊虽然还在开着,但价格从原来的每斤三百多钱,降到现在百钱,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暴利了,给作坊里的工人开工钱后,赚到也有的赚,但只是普通小买卖了。
    他觉得可以弄香皂、酒的买卖,
    先从柿子酒开始,
    其实柿子酒做起来非常简单,对柿子也没啥要求,软的硬的甚至坏的烂的都行,自己喝就挑好点的。
    柿子酒先发酵再蒸馏,农村自己酿烧酒,什么地瓜烧、高粱烧、酒糟烧等等,大同小异,
    虽说肯定没有各种什么先进的工艺、配方啥的,但几百年的传统酿造工艺,其实也还可以的。
    甚至许多老头还只信任这种自酿的,觉得真材实料没有勾兑、添加啥的。
    放到大唐来,那还是很先进的。
    特别是这时代可还没有蒸馏酒,以黄酒为主,不管是叫米酒、清酒、烧酒、麦酒,其实都是差不多类型的,都是粮食酿造的发酵酒。唐朝的烧春啊清酒啊白酒啊,其实也还是发酵酒,只不过是熟酒。
    经过制曲、发酵等工艺,得到的酒称为生酒,这种酒液一般浑白,因此也叫浊酒,白酒。这种酒较清甜,但不易储存,容易酸坏。
    于是把酒密封于容器,微火低温慢慢加热,变成了烧酒,或叫清酒。
    烧过的酒不易酸坏,而且酒液还会变的澄清。
    而经过长期的储存后,颜色逐渐变深,变成橙黄色,这就成了黄酒。
    因为烧酒大多是在冬至时节酿造,然后储存,来年春季开封,也就叫冬酒,或烧春酒。
    李逸唐朝各种酒也喝了不少,从百姓家最简单的麦浮子酒,到醪糟,再到浊酒、烧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