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61章 保卫土豆

第161章 保卫土豆

称束脩六礼,很重的拜师礼了。
    “你们这是?”
    李逸虽说答应帮忙传授祥瑞金薯的种植管理办法,但也没想过还需要送礼拜师啊。
    可这些人却不一而同的,好像是商量好的,
    统一的束脩六礼,
    人人十条腊肉,还有其它五样礼。
    李逸说不用还不行,
    在他们看来,能被家主选来学习种植祥瑞,那可是很被看重,必须得学会学精,
    “浅水伯,礼数不可少,我等也是虚心求学。”
    行,
    那就收吧,
    光腊肉就收了几百条,本来一般束脩送的肉脯也就二斤一条,但这些家伙格外客气,每条三斤。
    一人送了三十斤咸肉脯,如今的肉价,光是这十条束脩就花了几千钱。
    李逸没想到,
    卖祥瑞赚了三百两黄金,
    这回头教徒弟,还能赚一千多斤腊肉。
    孺子可教也,
    这些徒弟他一定好好教。
    在玄武门那登记,领取通行木头鱼符,
    还有屯营的天子元从禁军,带他们前往温室。
    离温室百步之外,就已经有禁军当值。
    到温室有数重岗哨,温室外还临时加修了一圈高墙。
    还有箭塔,
    禁军披甲执锐,
    这阵仗把李逸都吓了一跳,
    这搞的好像国库一样严密啊,至于吗?
    经过重重检查,
    他们终于通过最后一道围墙岗哨,
    上次太极宫御宴一起喝酒的司农少卿武士棱老头也在,还有他的上司宫苑总监樊方,以及八品农圃监宇文颖。
    这三个家伙,
    官职最高的武士棱反而仅是个县公爵,其余两人却都是郡公爵。
    宇文颖是鲜卑人,隋朝许国公宇文善之子,这家伙在隋朝大业年间就已经官至司农少卿了,但是他先前归附李密,然后跟着李密来长安,
    暂时也只给了他这个八品小官,却给了个化政郡公爵。
    宇文颖有个很牛逼的叔叔,宇文恺,隋朝历任将作大监、工部尚书,就是那个主持修了长安城和洛阳城的牛人,他还有个叔叔宇文忻,善于用兵,也曾是一代名将,爵封英国公,但后来被以谋反罪诛杀。
    在大业朝以前,宇文颖家族,可比宇文化及家族强的多。
    当年韦孝宽镇守玉壁时,都还特意请骁勇善战的宇文忻一同镇守,而化政郡公这个爵位,也正是当年宇文忻受封过的。
    李逸也没想到,随便一个八品的农圃监还有这么大来头。
    宇文颖倒也没啥架子,虽然人家以前就是司农少卿了,现在授个八品,也一样能屈能升,对李逸这个年轻人,也是主动拜见。
    “武公、樊公、宇文公,怎么这里这么多禁军?”
    “这些都是陛下特旨,守护祥瑞的,陛下直接派了两团元从禁军,轮流当值护卫,以保万无一失。”
    四百个禁军,守卫土豆?
    有点疯狂。
    但武士棱他们一点不觉得疯狂,毕竟亩产两三千斤一年能三熟,还不挑土地的金薯,
    当然值得如此重视。
    “这些祥瑞要如何种植,我们全都听浅水伯的,需要什么物资、人员,也都会立马配合拨给。”
    总之,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
    李逸心想,就算冬天温室种土豆,也没那么难,
    比田里种土豆,也就在水、肥以外,增加了温室、光照的要求而已,土豆本身还是比较好种的,
    “咱们先要催芽,”
    现在种土豆,催芽比正常要麻烦一点,但也没多难。
    一整天,
    李逸带着这两郡公一县公,还有一群司农寺、宫苑监、农圃监等的官吏们忙活,
    调节控制好室温,
    对温室内的采光李逸提了些要求,比如原本的蛎壳明瓦花窗,李逸觉得透光度不够,应当在屋顶也增加一些采光。
    武士棱二话不说,就写了一张条子,
    然后他就搞来了不少云母瓦,这比蛎壳明瓦更稀有,透光度更好。
    李逸说种土豆需要疏松点的土,要发酵好的干粪肥、油枯饼、草木灰等,也是一张条子就弄来了。
    他说用瓦缸来种金薯,应当比直接种在温室地里更好,也是要多少有多少。
    这工作轻松的很,
    一群官员,还有勋戚大臣家的庄头们,跟着他后面,他的一言一行,这些人都奉为圭臬,甚至有人把他每句话都给记录下来。
    中午,
    皇帝还让光禄寺给他们送来了大厨做的午饭,
    规格跟大臣们的廊下食一样,有羊有鱼,还有鸡鸭,饭后还有点心、水果,居然还有江南进贡来的蜜橘。
    这种众星捧月般的工作,让李逸很高兴。
    四点左右,李逸下班回家,
    居然还有禁军护送回家,后面拉着几车的束脩六礼。
    禁军护送到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