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92章 抢购獠奴

第192章 抢购獠奴

    “瞎胡闹,”
    回宫的马车上,李渊听了左监门中郎将钱九陇的禀报后,只是笑骂了两句。
    李芝杀了李孝常叔侄赔给他的四匹良马,虽然严格按律法来说,确实犯法。可李逸上次也伤了李芝的马,事后也不过是停职。
    “传吾口谕,李芝停禄半年,罚铜二百斤,上缴良马四匹。”
    钱九陇转身骑马回去传谕,这位中郎将和樊兴一样,都曾是隋朝时坐罪籍没为奴,发配给李渊的。
    也都是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太原从龙起义后,屡立战功,如今都在监门卫这样重要的位置上。
    左右监门卫,率亲近禁军,共掌宫城诸门禁卫及门籍,将领都是天子心腹。
    樊方、钱九陇不仅掌宫城诸门禁卫,也还暗中监察着长安城的任何风吹草动,收集坊间消息。
    “这个李逸,”李渊笑笑,这个年轻人,很让他欣赏。
    温室里的祥瑞金薯长的很好,他现在很期望春天时金薯收获,若是到时真能亩产两三千斤,哪怕是在温室里特别呵护,精耕细作下达到的产量,那他也要重重赏赐李逸,
    区区一个县侯,他是不会吝惜的。
    李逸恢复职务,
    便留下来,跟奉义宫的一众官吏、园工、花匠等见了个面,说了点场面话,李逸便也先回长安了。
    回京的路上,他倒是有点头痛了,
    这奉义宫距离长安也有好几十里路呢,以后正式上任,不可能长安、高陵两边跑,
    回到家,把这烦心跟十娘她们说了。
    十娘笑道:“当是多大的难事,让郎君愁眉苦脸呢,我们随郎君去高陵,住公廨后衙,或是在高陵县城买个宅,又或是建个别院都行,”
    姬令仪则建议:“奉政塬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三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关中有句老话,称奉政塬是黄壤陆海,盛产粮果,我们可以在那边买田置地建庄园,现在地价也便宜,阿郎如今身份,也可以多买些地。”
    秦都咸阳,汉唐都长安,大造宫室,就近取材,奉政塬的林木遭毁灭,现在奉政塬就是一望无际的粮田,因土壤肥沃,也种了许多瓜果。
    几个女人都很热衷于买田置地。
    她们还喜欢买牛买人,理由也很简单,牛骡、奴隶,既可耕田种地,也还能繁殖增值。
    这理由确实无可反驳。
    尤其如今到处是灾民、流民,许多人为了一两斗米,就能卖妻卖女,只要管一口饭,就能招到年轻男子为部曲佃户。
    现在啥都贵,就是人命贱。
    手里的钱财,较好的保值方式,除了买黄金储藏,那就是买人买地了。
    都说穷人三件宝,丑妻瘦田破棉袄,肥田美妻惹祸根苗。
    而对如今的李逸来说,他已经有足够的身份地位,能够保住自己的美妻肥田了。
    士族豪强,首先就是地主,然后是读书人。
    而贵族名门,那就还得有足够的官爵地位。
    李逸对买田置地不是很积极,更不太喜欢蓄很多奴隶,他倒更愿意研究下庄园经济,发展点养殖副业,果木经济啥的。
    养猪,就是他今年准备重点搞的项目。
    但十娘她们却觉得买田置地,买牛买奴更简单更稳妥。
    御宿川有刚敕修好的无极堡,长安城也有好几座宅子,到高陵再买宅置业,李逸觉得没啥必要。
    不过既然她们都主张,李逸也就没坚持,
    毕竟也只是小事,大事商量,小事嘛女人做主也一样。
    贵族在这个时代,处处优先,享有特权。
    平民百姓,只能一妻,不能纳妾,匹夫匹妇,就算田地,也有限额,每丁只能拥田百亩,得有勋官,才能提升田额。
    但身为浅水伯爵,又是五品官,加九等勋,李逸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巧取豪夺,正常买田几乎没啥限制了。
    最过份的是,
    哪怕李逸现在拥有几千亩地了,但他身为官,免课役,这些田不用纳田赋租调,一点不用。
    也就缴点义仓粮,户钱。
    这是大唐国家税制里很不合理的一处,但李逸是这个不合理税制的受益人。
    满朝勋戚贵族官员们,都是这个制度的受益人。
    所以大唐的基本税制是按丁征收,每丁每年,缴租两石粟,交绢两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麻三斤。每年还得服免费丁役二十天,闰年还要加两天。
    如果每个课丁能实授百亩地,这个租调庸负担,倒还好。
    但实际上,很少能足授,哪怕是开国之初,
    尤其像关中这样的狭乡,地少人多,权贵、寺院又多,御宿川罗家堡的百姓,基本上每丁只分到三四十亩,而足额也仅能分五十亩。
    以后再添人,甚至这三四十亩都没地分了,得有人死了退田后才能再分,但退的也只是口分田,一般也是原主子孙优先继承,
    这样一来,在第一波开国授田红利过后,后面能分田的只有那些边疆之地了。
    如果实授五十亩地,意味着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